RDI活動中的靈感

洋爸
2016-05-30 18:47
收藏
本帖最後由 洋爸 於 2016-5-30 18:49 編輯
那天, 我帶著孩子開著他媽媽的車到了家門口,突然下起了雨。我打開車門,裝作要出去,緊接著又把車門關上,自言自語說:糟糕,這怎麼辦呢,我們要去拿快遞。孩子沒有反應,於是我又說:“洋洋,怎麼辦,出不去!” 孩子說:“雨傘”。我說:“好啊,可是我沒傘”。 孩子開始在車裏找傘。從座位到副駕駛室儲藏箱,再到後排座位後面的靠背,就是找不到。於是孩子說:“在爸爸的車裏”。我說:“爸爸的車在很遠的地方,我們現在拿不到雨傘”。孩子沒有反應,慢慢的開始發呆。當孩子遇到這個挑戰的時候,我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停頓。在這個時間段裏,我讓孩子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同時也是給自己思考時間。我在想,接下來怎麼搭建腳手架呢:
1、明確告訴孩子去車尾箱拿傘。這顯然是指令,不是我們RDI追求的目標。
2、告訴孩子在車尾箱,讓孩子自己想到下車去拿。雖然這樣操作是間接提示,但對於洋洋的能力來說好像太簡單了。
3、進行情景回憶,回憶上次在車尾箱拿東西,看到了雨傘。
4、提示孩子,小汽車有個地方可以放很多東西。如果孩子想不到,再進一步提示那個地方的門是向上開的,在汽車尾部。
5、帶小孩下車,走到車尾停頓,讓孩子自己想到在車尾箱。
最終,我放棄上麵所有的方案。
我告訴孩子,我們找不到雨傘,這不是爸爸的車。孩子說:“這是媽媽的車”。我緊接著說:“是啊,所以爸爸不知道放在那裏”。
孩子很大聲的說:“問媽媽”。顯然孩子想到了方法,於是積極性提高,講話也大聲了。這個時候我進行了聚光照射,語調誇張的說:“對了,這是個好辦法,我們可以不用淋雨了了”。孩子在車裏大聲的叫:“媽媽”。我說媽媽在家裏,聽不到的。孩子又開始發呆了,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辦。
等了一會兒,我拿著手機在他麵前晃動,邊晃邊說:“哎呀,媽媽聽不到,這就麻煩了,我們得想個辦法”。孩子終於想到了打電話。於是這個時候我又進行了聚光照射:“誒,我們可以打電話,打電話這種辦法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我撥通電話,讓孩子自己和媽媽對話。終於我們拿到了雨傘。
拿到雨傘的時候,我又進行了聚光照射,把事情簡單的複述了一遍。
在所有的方法中,我之所以選擇了給媽媽打電話,是因為我覺得孩子必須掌握打電話求助的技能,而且這是個很好的社交機會,有著很好的溝通效果。
放慢速度,故意的停頓,能夠讓你在RDI活動中產生很多靈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