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Anan 的RDI 原創文章] 從“任務為本”轉化至“過程為本”的心路歷程



在做RDI活動時,其中一個令家長感到困難的原則,就是“過程為本”。

“過程為本”的意思,是把焦點放在與孩子的互動交流上,而不是孩子能否完成任務上。

其實我自己在初期學習RDI的階段,也陷入了誤區。學RDI之前,我看了不少書本,孩子也長時間在不同的范疇上受訓練-幼兒導師,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很多“師”都給了我許多大大小小的任務,例如跳彈床100次,刷身一天3次,顏色分類10個,二選一要選對,當時其實各“師”所用的大都基於行為為本的教法,基本要“達標”,最常被問就是: “媽媽,你有和他訓練嗎?”,每次都要交出剔交叉的表,顯示我有多努力去完成目標,孩子又有多進步! 其實我實在因此感到甚大壓力,因為許多教法和目標的訂製並沒有考慮到他的感統困難和專注困難,所以經常我都未能完成,因而帶給自己和孩子很大的壓力!

學到RDI之後,我就完全拋開這些桎梏了!因為我知道核心障礙是我最迫切要干預的目標!

不過拋開了那些表,不代表我就能立即從過往的舊模式轉到新模式,我發現,當我要和孩子做活動的時候,我總是很在意他是不是有聽到我的指令? 是不是有跟從我的教導? 是不是能夠完成我所設計的任務呢? 是不是做“對”了? 我的角色基本上是一個教官,不是一個有意識的引導者。

後來我越深的鑽研 RDI, 我就越明白原來我把任務放得很重,例如一些家務活動,如: 洗菜, 我會很注重他能不能夠真的洗乾淨,讓我晚上可以煮了來吃! 於是當他犯錯的時候,例如把菜折到一塌糊塗時,我很容易就火大了, 把心法都拋諸腦後,變成很焦急的要他快些做到。 所以有了這個經驗之後,我以後都把一小部分材料留起來,專門作RDI活動之用, 其他材料才是真正用來煮食的, 這樣就能夠比較放鬆,不計較結果, 比較能把心態調節到RDI心法裏面了!

另外我又深深地了解到, 原來RDI 活動的重點,是在於過程中與孩子的連繫, 究竟他有沒有注意到我呢?若他一心只顧完成事件,例如把菜洗好,那想他加強與人溝通交流的用意,又如何能達成? 當然學會洗菜很好,學會許多事情也很好,但他最弱的部分,我最想他學到的部分,不是這些技能啊!

所以後來我就深切反省了。要知道孩子在長期的“訓練”模式下,尤其是過往威迫利誘不情不願才配合一下之下,對做活動抗拒得很。於是我放下了期望,先從一步開始,在生活中找出很多能夠與他一同合作的時刻, 最簡單的就是打開食物包裝,開水瓶蓋子,打開盒子等等, 但我又提醒自己在過程中,盡量要讓他能注意到我,尤其是我的臉, 所以我盡量和他的高度相近,目光水平相近,把物件放到自己的眼前,中間加入適當的停頓和小意外,讓他自然望我啦!並,我更著重的是情感的分享,多於純粹要他注意和望著。慢慢地,他沒那麼抗拒和我合作了,因為他在過程中累積了成功感,也感受到和人互動也有樂趣。

後來,一些家務活他也願意來配合,我也繼續非常注重上述的重點,並留意保持過程要短,以簡單容易為開端,之後才逐漸按情況加入變化。

他後來從退縮,抗拒,變成了主動願意配合互動了! 當然,也不是每次他都很享受,而我也仍在修錬中,但和剛開始時的他真係判若兩人了。現在引導他已比較容易了,他慢慢地成長起了,離場的次數和時間也逐漸減少,過往每時每刻都雲遊太虛,現在能在互動中維持好一段時間了!

原來,要轉化為“過程為本”的原因,是要把精力集中在互動交流,經驗分享,並慢下來讓孩子自我調節等等之上。其實,我也可說是“任務”為本,不過這“任務”不再是很實在的完成了什麼家務,做了幾多次什麼運動,而是變成放在孩子的動態智能,經驗分享,與人互動交流,學習怎去敏感環境,適時變化之上,這些“任務”才是我們孩子當務之急,現在最需要而最難有別人能引導他學會的部份啊!

跳繩,拋球,攀石,溜冰,游泳,寫字等種種技能當然重要,當然有益,但培養孩子能自發,有自信能跟從大人的引導,能從走神狀態中回來,能參照別人,能從變化的環境作判斷,能解難,這些都不是旁人輕易懂得怎樣引導孩子的啊!

所以,我放低了舊的“任務為本”,把“過程為本”切實執行後,取得不少成果,我還發現,現在孩子已主動扛上許多完成自己任務的責任了,他自己來“任務為本”了(笑)!

其實,我發覺以往我的任務為本的教導法和技巧,某些也是能用到現時的引導上的,例如撘架的技巧,不過我要把焦點較正對準在過程和當下的活動目標上,就能敏銳地貼近孩子的程度引導他,例如以往切細任務來撘架,現在要包括等他學到“參照大人”這部份的撘架! 我發覺只要我能範式轉移 (paradigm shift), 就能靈活運用! 因為RDI不是說要額外學從外星來的技巧,反而許多是父母的本能 (parental instincts),只要思想較正,對準原則,不斷對自己也容錯,慢下來,從錯誤中學習,終會掌握到如何應用這心法在ASD困擾下的孩子身上的!

希望以上的個人歷程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當然,每個人都可以有獨特的經驗,歡迎您也來分享分享,一同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