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學習真正的RDI 之五
原創 2017-06-07 邊老師 邊說邊看
RDI活動,在相同中加入不同,在不同中能夠感受相同。相同的活動可以為不同的目的服務,也可以加入不同的變化和挑戰。不同的活動,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在活動的變化中,孩子依然能夠感受到有規律的基礎模式。這樣的活動方式,是根據自閉症孩子的特點而設的。
首先,我們總是建立一個有規律的模式。比如,拿-放物品,傳遞物品,攪拌,等等。這樣有規律的模式,使孩子能夠感受動作的方向、力度,孩子容易掌握,然后我們在有規律的模式中加入一些變化,比如兩人的角色任務互換,或者動作的方向力度、位置高低變化。這樣的變化讓孩子感受到凡事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這樣的變化很細微,孩子能夠感受得到,但是沒有特別大的挑戰和壓力。當下一次開始做一個活動時,也許你的目標是不同的,但是可以用相同的有規律的模式開始,因為這是孩子熟悉的,已經掌握的,他不會害怕和逃避。當你邀請孩子參與進來以后,再慢慢地加入變化。
隨著孩子的能力逐漸提高,對於變化的接受程度也逐漸增加,我們就可以逐漸增加難度,加大挑戰,讓孩子有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練習他的動態智能。
在下面這一篇博文中所概括的,是RDI活動的一些基本原則。幫助大家梳理一下思路,便於更加熟練地掌握。
慢慢地增加難度
本文由RDI咨詢顧問BimalRai 撰寫,原文在2012年發布。

這是典型的居家生活某一天,你決定讓孩子幫你洗衣服。洗衣機已經停止運轉,你的計劃是讓孩子幫你把衣物從洗衣機中取出來。孩子拿著籃子,而你一次放一件衣服到籃子里。你一邊放,一邊數著數量。間或你會舉起一件衣服,看著它,一邊用目光瞥向孩子,臉上顯示出興奮的表情。你可能會根據簡單的傳遞著,接受者框架計劃,跟孩子交換角色,現在變成你給他/她衣物,而由他/她放進籃子。
你所做的有效結果是,通過建立有規律的模式跟孩子進行互動。有規律的模式是在互動中可以預計的一種先后順序。這個部分是我們在跟自閉症譜系兒童的家庭進行RDI®咨詢時的核心工作。設立一種有目的的模式,對於其他類型障礙的人士也是有效的,例如:注意力缺失多動障礙(ADHD),依戀問題,情緒調節問題,等等。有這些障礙的孩子,對於搞明白環境中一些事物的規律模式總是存在某種程度的困難。我們通過對身體的,視覺的,聽覺的,情感的,乃至認知的模式進行組織整理,來認識了理解我們的世界。但是對於客觀事物的規律模式理解有困難的孩子,在適應或接近各種類型的情景(如各種類型的信息,各種類型的人物,各種類型的問題)時,都會有很大的困難。
以有規律的模式為基礎,我們開始跟家庭並肩工作。但並不是說要常規性地指示或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以達到基礎模式所設想的目的。當一個家庭嘗試設立一種模式時,有很多因素必須列進去。
1) 放慢互動的節奏,讓孩子感受到這個模式。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家長作為引導者,要聚光照射互動中對孩子非常重要的某些元素。例如,在前面提到的洗衣活動中,你可以地把關注點放在你拿出來的衣物上,而不是急急忙忙完成任務,結束活動。
2) 在活動過程中設置微妙的挑戰或變化。通過慢慢地在有規律的模式中植入挑戰,可以使得有規律的模式變成動態,而不是靜態的經歷。例如,改變你給孩子的衣物數量,故意把某一件衣物掉在地上,給孩子選擇,讓他決定該往籃子里放什麼。
3) 必要時要設限,通過你和孩子的身體距離接近,保持你跟孩子之間的近距離連接空間。這樣可以使家長作為引導者能夠確保孩子不會遊離在外或跑開,也不會使孩子為了試圖加快速度而搶奪物品。
4) 圍繞一個你想要孩子看到的信息片段進行聚光照射或突出印象,通過運用溝通手段,比如,展示一件衣物,多頻道溝通放大信息,表明這件衣物沒有洗干淨。
5) 搭建腳手架,或輔助孩子發揮在互動中的作用。例如,當你故意把一件衣物掉到地上時,用肢體輔助孩子來修理這一情形,引導他撿起掉在地上的衣物。
6) 盡可能多地運用多個頻道來進行經驗分享式溝通和非言語溝通。孩子接觸的經歷越多,獲益也就越多。

重要的是,活動模式必須有框架計劃,速度節奏必須合適,要搭建腳手架,展示給孩子的形式必須最適合孩子的需要,最能夠達到想要達到的目標。在RDI®活動中,我們用很多這樣的活動模式。因為這樣的模式可以使我們重新修補譜系障礙孩子的發展缺陷。請記住,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所以在建立活動模式時,也會有所不同。要根據家庭生活方式和孩子的發展水平及需求而定。
“Bimal Rai, 是一位新加坡的RDI認証咨詢顧問和教育心理學家。他在2007年獲得認証咨詢顧問資格,他享受通過RDI家庭咨詢而帶給孩子進步的收獲。(www.reachtherapy.com)”
邊老師點評:
放慢節奏,設置挑戰和變化,合理設限,聚光照射和搭建腳手架,非言語溝通和經驗分享式溝通,這些都是RDI開始階段家長必須熟練掌握的心法。在我們RDI初級班的課程中都有涉及。RDI的開始階段,主要目標是家長的學習成長目標,大家不要焦慮於孩子不配合,而是要看自己的引導是否得法?只要家長熟練掌握運用這些心法,孩子的變化是必定的。
放慢節奏,怎樣才夠慢?挑戰和變化是太容易了還是太難了?設限是否得當?有沒有聚光照射關鍵的時刻?搭建腳手架夠不夠?非言語溝通是否得到應用,還是照樣口頭指令不斷?是提問和指令居多,還是經驗分享式溝通為主?這些問題,都是家長在回放自己活動視頻時要去反思和總結的。希望大家通過初級班的學習和大量的操作練習,能夠對RDI的心法有深切的體會和熟練的運用。這篇博文,就算是對RDI初級班所學內容的一個總結吧。
本文版權歸邊說邊看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
幫助言語說話遲緩,溝通障礙孩子和他們的家庭,邊老師傳授個別化的訓練提高方案。心法,手法,與你一起分享,感悟......

邊說邊看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邊說邊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