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ANAN文章]能力較弱的孩子如何介入?

能力較弱的孩子如何介入?

明白家長特別的困難,尤其到一定歲數的孩子未開聲說話或或講話很少,和人互動極少,未能跟隨生活規矩,還有不少感統困難的孩子,家長是特別辛苦,首先要為孩子謝謝你,仍然照顧著他,仍來看看新資訊,仍在尋找方法,感謝你對孩子用心。

那,家長可以怎樣幫助這些孩子呢?

首先關於生理上的困難,著實RDI和遊戲治療(以下簡稱CCPT)並不是針對生理上的,譬如說身體不適引致的一些行為現像,感統困難,又或因大腦受損而造成的智能困難。

但是,往往上述的情況也可導致情緒和與人互動的障礙,這部分就能用RDI和CCPT來改善。譬如說動來動去的情況,本身部份是由感統引起(本體感,前庭不足等), 但因動來動去又被罵或做不到很多事情,所以心情更壞甚至不相信能自我控制了,那就可能問題繼續,甚至加劇。

而且我發現很多所謂只是感統問題,其實和情緒亦很大關係。就如我們自己,我想大家或許試過遇緊張可能會無由的身上如蟻咬,別人再責備的話壓力更大的話,會加劇問題,對不對。

所以總結來說,用這兩種方法是能夠讓孩子增加自我控制的動機和能力的。

我分享一個介入的家庭。孩子,2歲多,未有語言,當有我想和他互動他就會逃避。

我要家長學會RDI最基本的原則: 慢下來,並且,從孩子能力起步去引導。首先放低成長表,不要再增加壓力。然後觀察孩子現在“能做到的”再從此作為起點介入。譬如說,孩子跟本不會理我不和我互動,我就先把環境干擾降低,在一小房間沒其他吸引他的東西的,然後和家長一起(為教家長並增加他安全感),就先任他看他做什麼。他會爬上桌子跳下來,我就跟他做,同時運用RDI的心法密切跟隨他的狀態,抓到機會就緩慢介入,慢慢他跳我又跳,就逐漸形成輪候的玩法。然後我就增加變化,例如慢一點,或快一點,或跳下時弄出聲音,他的興趣就來了,開始模仿我。然後我就刻意有點不順利呀,例如卡住跳不下去,他就來推我,我又等他來推我啦才跳。過程中我盡量等他看看我才繼續,當他多留意我表情時,我又增加一些趣怪的表情來加入互動中,然後又加入聲音才跳等等。以上不是一次的介入,是經過好幾個月加上家長亦好用心在家套用這心法。他後來就變成能自然加入一些群體小遊戲中,一起拍手呀跳呀,最開心他是看著別人的動態而調節自己行動的,這就是 co regulation, 我們都好開心。

而且日常溝通我就教家長用CCPT,多理解孩子情緒,多描述孩子心意,多建立自尊自信。孩子笑容多了,沒再那麼逃避人,我每次去他會拉我去玩,完結時他不捨得我走。

近來他也開始了一點語言了。我教家長不要心急,先放焦點在互動溝通,語言不要太死板要迫他說,但可製造機會讓他多用能發出的聲音,但是善意和有意思地用的。

所以總結我的經驗,我們介入先要先慢下來,配合孩子步伐,要先 build trust 建立信任,縱然這階段可能較長也不要迫和急。當建立了關係的基本,孩子是很願意配合和很有動力去成長的。

分享一下給大家參考。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