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結]
本帖最後由 洋爸 於 2016-4-1 11:50 編輯
今天去了省兒童醫院,再次做了PEP3的評估(距上次評估8個月)。孩子的進步得到了醫生的誇獎,對於干預方法和干預強度得到了認可。總體而言,孩子的發展年齡進步了15個月,在自我發展的同時,追趕了7個月(第一次做PEP3的時候,孩子的年齡比同齡組平均年齡大2個月,這次比同齡組平均年齡小1個月,算上這個差距,其實進步了18個月,追趕了10個月)。
經過再次評估,發現社交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百分比級數從48提升到了84,認知也從56提升到90。存在的問題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差,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些測試數據說明的問題和機構老師平時所說情況的基本符合。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需努力!這是我對評估結論的自我反省。
建議有條件的同誌們定期做一下評估,以檢驗自己的干預方法和強度對孩子是否合適。
經過再次評估,發現社交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百分比級數從48提升到了84,認知也從56提升到90。存在的問題是語言表達能力還比較差,需要進一步加強。這些測試數據說明的問題和機構老師平時所說情況的基本符合。
革命尚未成功,同誌還需努力!這是我對評估結論的自我反省。
建議有條件的同誌們定期做一下評估,以檢驗自己的干預方法和強度對孩子是否合適。
倒序瀏覽共有9條回複

來自 9#
點擊重新加載
洋爸 9 小時前
有幾個家長留言讓我分享一下干預方法,有些在QQ和微信裏問我,我把我的情況整理了一下,算是統一回複。因為水平有限,所有觀點僅供參考。
洋洋的干預方法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要點:
1、 建立每天的生活時刻表,固定每周7天的教學計劃。這個表格是以視覺提示的模式建立的。建立視覺提示的目的是讓孩子在轉換任務的時候比較自然,不會哭鬧。如果孩子的指令遵守比較好,也可以隻做計劃,不做視覺提示。計劃表至關重要。在幹預初期,我們家庭沒有實現計劃表,生活顯得雜亂無章,幹預往往無頭緒。經常是臨時決定做什麼,有時候又不知道該做什麼,這樣對孩子的幹預很不利。
2、 堅持以社交為中心,人際關係發展為主題的訓練模式。在家以RDI活動為重點,穿插語言訓練、感統與注意力訓練。對孩子單獨的遊戲和活動全麵禁止,比如一個人拚圖、搭積木、畫畫等等都是禁止項目。所有的時間段,我們不會讓孩子單獨相處。
3、 根據孩子的情況,設計每天的教學計劃,並堅持執行,絕不懈怠。
1) 上午去幼兒園,中午12點接回家。回家後一般進行2個內容的訓練,一是半小時的RDI項目,另一個是讓孩子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一般二十分鍾左右)。
2) 下午去機構培訓。一周進行5天,每天二節課。考慮到孩子的語言能力較差,所以每天進行一節語言課,每周其餘的5節課:2節感統,2節注意力,1節團體社交課。課程的設計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不能照搬照抄。
3) 洋洋因為睡眠不是很好,所以每天設計了45分鍾的感統訓練,使孩子有疲憊感容易入睡。訓練的內容由機構的感統老師確定,我們沒有花費精力去設計。訓練放在機構回來、晚餐前進行,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進食興趣。每天確保感統訓練的時間,也有利於孩子體能、運動技巧的提升。感統進行了8個項目,也用視覺提示的形式完成。堅持實行視覺提示的好處是,孩子每天從機構回到家,會很自然的進行訓練,不再發生逃避現象。
4) 晚餐前進行大約25分鍾的注意力訓練,完成機構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5) 晚餐控製進食時間。采用視覺提示與獎勵措施。視覺提示是要求孩子在沙漏漏完前吃完飯(半小時),如果及時完成用餐,獎勵卡片一枚。實行一段時間後,沒有卡片獎勵,孩子也能按時按量吃完晚飯。
6) 晚餐後1個小時的外出活動時間,可以根據情況,去超市購物,騎自行車,跳繩訓練,滑滑梯等等。當然,所有的活動都是穿插社交元素的,包含RDI 的內容。
7) 回到家進行半小時的RDI活動。
8) 再進行45分鍾的語言課程。語言課的教學方法需要經常與機構的老師探討學習,不斷改進。目前洋洋的語言課以講故事為主,認知為輔。故事內容已經從書本轉為自己改編的社交故事為主。
9) 最後讓孩子玩二十分鍾的遊戲或者看動畫片。
很多家庭認為計劃表常常可能會因為各種突發事件而不能實行,最終導致計劃表流產不了了之。那麼我的執行原則是:縮小生活圈子,放慢事業的發展,在有限的黃金幹預時間內,回歸精力到孩子的幹預中來。
4、 全家圍繞著孩子轉,分工明確。家務以外婆為主,媽媽全職帶孩子教學,爸爸主攻學習和RDI,負責引導整個幹預計劃的進行。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的會出現新的問題,有些問題容易解決,有些問題很棘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斷的學習,觀察,實驗。所以家長要分工合作,發揮各自專長。一旦分工合理、明確,家庭生活會有序化,家長也不會覺得很累很煩。比如洋洋最近出現了一個不良行為;欺負妹妹,為了爭奪實物或者尋求關注,出現打人現象(以前從未發生過)。原本我以為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不就是ABA嘛,結果就是沒效果;通過ABC方法記錄,也不能有效的分析。進行規範化的“隔離”操作、拍視頻回放讓孩子自己看,講道理、平常遊戲的時候分配角色避免矛盾等等,什麼招法都用了,就是解決不了。整整一個月,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實踐了很多理論,直到最近幾天,才找到原因,通過改變方法,取得了實際效果,打人現象也隨之迅速減少。根據我們家庭的分工,這個問題由我整理思路統一方法來解決,孩子媽媽負責日常的教學,所以孩子的幹預一直沒有受到影響。
5、 從別的家庭中邀請了一個女孩(比洋洋小10個月)和洋洋一起共同生活共同上學,培養孩子與同齡人的社交意識,經常在家進行合作、分享、競爭遊戲和活動。
6、 與幼兒園老師進行充分的溝通,讓老師也參與到幹預中來(洋洋的幼兒園老師正在開展正常教學環境下特殊兒童教學的摸索),及時把孩子進步表現與老師溝通,讓老師樂在其中,感受成績。這樣能夠保障孩子在幼兒園時間裏,不僅僅能夠融入主流教學,還能享受到特殊教學的引導。
洋洋的干預方法綜合起來,有以下幾個要點:
1、 建立每天的生活時刻表,固定每周7天的教學計劃。這個表格是以視覺提示的模式建立的。建立視覺提示的目的是讓孩子在轉換任務的時候比較自然,不會哭鬧。如果孩子的指令遵守比較好,也可以隻做計劃,不做視覺提示。計劃表至關重要。在幹預初期,我們家庭沒有實現計劃表,生活顯得雜亂無章,幹預往往無頭緒。經常是臨時決定做什麼,有時候又不知道該做什麼,這樣對孩子的幹預很不利。
2、 堅持以社交為中心,人際關係發展為主題的訓練模式。在家以RDI活動為重點,穿插語言訓練、感統與注意力訓練。對孩子單獨的遊戲和活動全麵禁止,比如一個人拚圖、搭積木、畫畫等等都是禁止項目。所有的時間段,我們不會讓孩子單獨相處。
3、 根據孩子的情況,設計每天的教學計劃,並堅持執行,絕不懈怠。
1) 上午去幼兒園,中午12點接回家。回家後一般進行2個內容的訓練,一是半小時的RDI項目,另一個是讓孩子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一般二十分鍾左右)。
2) 下午去機構培訓。一周進行5天,每天二節課。考慮到孩子的語言能力較差,所以每天進行一節語言課,每周其餘的5節課:2節感統,2節注意力,1節團體社交課。課程的設計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不能照搬照抄。
3) 洋洋因為睡眠不是很好,所以每天設計了45分鍾的感統訓練,使孩子有疲憊感容易入睡。訓練的內容由機構的感統老師確定,我們沒有花費精力去設計。訓練放在機構回來、晚餐前進行,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進食興趣。每天確保感統訓練的時間,也有利於孩子體能、運動技巧的提升。感統進行了8個項目,也用視覺提示的形式完成。堅持實行視覺提示的好處是,孩子每天從機構回到家,會很自然的進行訓練,不再發生逃避現象。
4) 晚餐前進行大約25分鍾的注意力訓練,完成機構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
5) 晚餐控製進食時間。采用視覺提示與獎勵措施。視覺提示是要求孩子在沙漏漏完前吃完飯(半小時),如果及時完成用餐,獎勵卡片一枚。實行一段時間後,沒有卡片獎勵,孩子也能按時按量吃完晚飯。
6) 晚餐後1個小時的外出活動時間,可以根據情況,去超市購物,騎自行車,跳繩訓練,滑滑梯等等。當然,所有的活動都是穿插社交元素的,包含RDI 的內容。
7) 回到家進行半小時的RDI活動。
8) 再進行45分鍾的語言課程。語言課的教學方法需要經常與機構的老師探討學習,不斷改進。目前洋洋的語言課以講故事為主,認知為輔。故事內容已經從書本轉為自己改編的社交故事為主。
9) 最後讓孩子玩二十分鍾的遊戲或者看動畫片。
很多家庭認為計劃表常常可能會因為各種突發事件而不能實行,最終導致計劃表流產不了了之。那麼我的執行原則是:縮小生活圈子,放慢事業的發展,在有限的黃金幹預時間內,回歸精力到孩子的幹預中來。
4、 全家圍繞著孩子轉,分工明確。家務以外婆為主,媽媽全職帶孩子教學,爸爸主攻學習和RDI,負責引導整個幹預計劃的進行。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的會出現新的問題,有些問題容易解決,有些問題很棘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不斷的學習,觀察,實驗。所以家長要分工合作,發揮各自專長。一旦分工合理、明確,家庭生活會有序化,家長也不會覺得很累很煩。比如洋洋最近出現了一個不良行為;欺負妹妹,為了爭奪實物或者尋求關注,出現打人現象(以前從未發生過)。原本我以為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不就是ABA嘛,結果就是沒效果;通過ABC方法記錄,也不能有效的分析。進行規範化的“隔離”操作、拍視頻回放讓孩子自己看,講道理、平常遊戲的時候分配角色避免矛盾等等,什麼招法都用了,就是解決不了。整整一個月,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實踐了很多理論,直到最近幾天,才找到原因,通過改變方法,取得了實際效果,打人現象也隨之迅速減少。根據我們家庭的分工,這個問題由我整理思路統一方法來解決,孩子媽媽負責日常的教學,所以孩子的幹預一直沒有受到影響。
5、 從別的家庭中邀請了一個女孩(比洋洋小10個月)和洋洋一起共同生活共同上學,培養孩子與同齡人的社交意識,經常在家進行合作、分享、競爭遊戲和活動。
6、 與幼兒園老師進行充分的溝通,讓老師也參與到幹預中來(洋洋的幼兒園老師正在開展正常教學環境下特殊兒童教學的摸索),及時把孩子進步表現與老師溝通,讓老師樂在其中,感受成績。這樣能夠保障孩子在幼兒園時間裏,不僅僅能夠融入主流教學,還能享受到特殊教學的引導。
孩子的進步,絕不是一個家長或者機構的作用,而是一個係統工程,在國內,學習資源比較困乏,學習條件也比較惡劣,我們隻有把所有的資源綜合利用起來,才能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幹預環境。再次強調因為個人水平有限,上述內容未必正確,每個孩子情況也有不同,僅供大家參考。如果同誌們對視覺提示表有興趣,可以告訴我郵箱地址,我發給大家做參考。
===
An 註:
1. 孩子打妹妹部分,可用遊戲治療法處。理。內地未認識此法實是可惜。幸好洋爸最終也靠自己的智慧解決了。
An 註:
1. 孩子打妹妹部分,可用遊戲治療法處。理。內地未認識此法實是可惜。幸好洋爸最終也靠自己的智慧解決了。
2. 另外,不讓孩子獨自玩的情況也可酌情處理。以play的角度,獨處也是可以甚至是必須的,讓孩子平靜情緒和整合內在,所以若有半小時至1小時特別遊戲時間就會非常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