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ANAN 原創文章] 淺談如何應用RDI心法教導孩子生活自理

淺談如何應用RDI心法教導孩子生活自理

學懂生活自理,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可是面對ASD孩子,要教會他們自理實是比一般孩子難上加難,原因林林總總,例如:
。感統困難,引致本來容易的事變得難過登天 ~ 例如因口肌敏感抗拒刷牙,吃飯很緩慢。又或觸覺敏感抗拒洗澡,或討厭某些質料的衣物等等
。深刻的負面記憶,引致對某些事情莫名恐懼 ~例如有孩子曾被突然的沖廁聲嚇倒,從此害怕在廁所內久留,以致洗澡要在廳用大水盤洗。又或因曾被責備更加逃避和抗拒
。發展遲緩,協調力弱 ~ 例如口肌的咬合能力弱,不容易咬爛食物,吞嚥不容易,對吃飯產生害怕和抗拒的情況;手肌發展遲緩,未能順利使用餐具;手腳協調有障礙,難以容易穿衣服鞋襪。
。空間感弱 ~ 例如常搞不清左右,衣服的前後
。自我意識弱 ~ 不為意自己的外觀和形像,例如穿衣沒留意有沒有拉好衣物,左右是否對稱。
。難以理解抽象概念 ~ 例如難以掌握衛生意識,飯前不洗手因不理解手上有細菌(因細箘看不見)

觀乎以上所列原因(當然可能仍有其他未能一一列舉),家長和孩子其實在日常實在面臨極大的挑戰!

幸好有RDI的心法,面對種種問題,可以化難為易,有正確方向引導孩子成長,甚至把沉悶重覆的日常事務轉化為親子時刻,孩子在不知不覺逐漸學會並掌握到怎樣做,還會自發和自動自覺呢!當然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却也不是沒可能達成!

當然我們難以在一篇文章把所有心法談得通透,不過相信以下一些原則應可為大家帶來一點啟發。當然每個家庭和孩子都是獨特的,最好能接受RDI顧問的個別指導,就能得到更針對性的建議和實際的指導。

1. 慢下來
首先家長要能心態上慢下來,讓孩子多作嘗試。要知道孩子本身已有困難和障礙,我們看不見不等於他們沒障礙。所以慢下來幫助我們理解他們的困難,也讓他們有時間和機會整合紊亂的感覺系統。
不過當然慢下來是指我們的心態和態度,而非指每事都等孩子自己行動起來自行完成。所以慢下來的心法也要配合撘腳手架來應用。

2. 撘腳手架
家長需要醒察孩子真正的能力所在,及自己對他的期望是否有落差。例如早上要出門,他每天都要一小時才能準備妥當,但家長認為半小時才是合理,那麼中間的落差會造成親子間很大的壓力和衝突。家長宜調節期望,應用只快一步的心法,切合孩子實際的能力。並且,需要時要作孩子的支架,支援他完成,但不表示永遠為他代勞,而是分緩急輕重,例如有些事暫時孩子未能做到的,可現階段先替他完成,而把重點放在他能力所及的部份加以引導。並切勿只因孩子的年歲就拉高要求,反而以孩子的能力點出發,找出他的前一步,並有心理準備他會在情緒或狀態影響下後退一步。而當撘腳手架成功時,就逐步把支架移除,並再進一步撘架。

3. 多用間接影響
家長宜減少在旁直接命令或指令,因為這樣孩子會容易養成不叫不做的習慣,變得被動。我們宜多應用慢下來的心法,先多等候,減少提示,或只間接提示,若孩子未能想到時才逐漸增加提示,切忌自己過於心急,事事提點。例如有家長曾告訴我,她教孩子吃東西前洗手的方法,就是講規則:不停講直到他記得,例如每次飯前說,“吃飯前要洗手”,結果孩子記得規則,但不記得做,總是提醒才做,不提不做。原因是家長把‘飯前記得去洗手’的責任過度放在自己身上,以致孩子總依賴家長的提醒。後來家長學會間接影響的方法,孩子後來吃飯前就自己去洗手,不再需要家長提醒了。

4. 聚焦 (聚光照射)
家長很容易犯的,是常常聚焦在孩子的不成功、疏忽、善忘、走神、粗心大意等等之上,以為多作提醒他們就會改過自新,變得主動、勤勞、細心、專注起來。其實不然。經常聚焦孩子錯誤之處,換來的往往反而是錯上加錯,甚至本來不錯反而錯了!讓家長氣上加氣。

其實人之常情是 - 越被鼓勵,越想做好;越被挑錯,就會越害怕和失去信心,就會越做越錯,進入惡性循環。
所以聚焦在正面事件上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當孩子拖拉半天,終於自己穿好鞋襪時,若家長說:“穿個鞋襪都要老半天!”那孩子下次會有動力自己穿嗎?比較難!但若家長聚焦在孩子的付出:“雖然難但最後能堅持到自己完成!”,那下一次孩子自己嘗試去做的動力就大大增加了!

5. 過程為本,關係為本

這個放在日常生活實在不容易,要知每天有大大小小的事要進行,要完成一些日常流程,好進入一天的重點活動,確是非常正常的思考。但,當我們慢得下來想想,這件事要快速乾淨利落地完成重要,或是是過程中孩子學到自立,得到自信,懂得思考,變得主動負責重要呢?我認為日常事務正正是教育的好機會,天天都要做,等於天天都有機會練習,也有機會加入互動元素。若我們把所有這些變成事項,任務,又常常老鼠拉龜,衝突不斷的話,不但任務不能完成,孩子若在當中只感到充滿挫折的話,這又是否值得呢?所以家長心態的轉換十分重要,不是說不要完成日常事務,但,可把這些活動也視為親子時間,互動時光,教養機會!例如有家長抱怨孩子刷牙總要許多時間,於是家長又罵又迫,孩子又哭又喊,搞得都沒時間做互動活動,沒能教她東西了!我說,明白家長覺得刷牙只是小事一件,完成任務就進入下一家長覺得更有意義的程序,但現實是孩子有上述種種困難,既然孩子沒可能在數分鐘內完成,家長何不把想互動想教的東西,放進刷牙的時光?於是家長改變了心態,早上趕時間就幫著孩子先完成,晚上則多預留刷牙時間,或做一同刷牙的活動,或幫小玩偶刷牙,或變為學語文,或試不同味道的牙膏。刷牙不再是哭哭啼啼的慘事,變成許多有意義的活動時光。所以有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這家長的轉念讓大家從地獄般的難過時刻變為甜蜜的天堂時間,並孩子慢慢在家長沒空時也較主動刷牙了!這就是家長從任務為本轉化成過程為本及關係為本的功勞呢!

總括來說,RDI心法著重的是孩子自發主動去思考,去負上自己那一份責任,在需要時撘腳手架支援,但目標是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到,並在過程中得到自信和勝任感。

我的孩子是充滿上述所說的困難的,口肌大小肌各種問題都有,但現在他能自己完成整個洗澡過程,自己用風筒吹乾頭髮,自己刷牙洗臉,吃飯能安坐直到完成。回想他從扭一條小小的薄毛巾也做不到,刷牙也不情不願,穿褲子也不分正反前後,總是錯誤百出,現在的成果確是不可思議。最重要是基本上他都自己完成,不必大人處處提醒,能做到真正自理。

所以,家長們不要氣餒,不要只試了一點就走回命令式又或乾脆幫他完全做完的模式。只要堅持RDI心法去應用,愚公也能移山。萬事起頭難,柳暗花明必有一村,繼續加油,共勉之!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日常RDI機會-記錄一些和仔仔日常的RDI時刻

日常RDI機會-記錄一些和仔仔日常的RDI時刻

。我拿著炸籃子,孩子把冷藏披薩放在玻璃焗碟上, 再放進炸籃子中。他放進氣炸鍋,關門,我調校溫度和時間。完成後我拿出炸籃子,他用夾子夾出披薩,放在我拿的食物碟上。另一次我們大致調換了角色,我拿夾子,他食一小口嘗嘗是否夠脆了。

。他把西紅柿切半,然後他和我每人一半,每人拿小刀,並排一起切厚片。然後我拿著一片,他把核用手指剔出來。他放弄好的西紅柿片在我拿著的碗中

。包裝飲品,我拿著吸管,他撕開包裝。他拿著飲品,我把吸管插進飲品

。吃香蕉時,他拿著蕉,我撕開蕉皮,調換角色,然後一同撕開蕉皮

。買東西回來後,我把貨品一份份遞給他,他接,然後放好

。他拿飯煲內膽,我把米倒進去。他加水,洗米。我們一同合作倒出洗米水。量好水後,我拿起內膽,他用抺布抺乾水份,並用手檢查乾了否。然後一同蓋上蓋子。他按煮飯鍵,但沒發現燈沒有亮,後來我等候也及少許提示他後,他發現電掣要先開。開了後,燈亮了,煮到飯了!

。我在工作,告訴他我肚子餓,他把桌上的菜拿給我,我表示手在忙,他餵我吃了幾口菜。吃時我變換一點位置,等他有一點點挑戰要放進我的嘴裡。

。我在床上做柔軟體操,他模仿我的動作一起做,例如:空中踏單車

。新買的衣服,一起拆包裝。我拿剪刀,他拿價錢牌子,我剪。之後掉換角色。一起檢查,發現粘在衣服上的小膠貼,他撕掉,把垃圾放進垃圾埇。我再等候
他一下,他想到把新衣服放進洗衣籃子。

。收衣服時,把不是他的襪子放進,等他發現,再放回爸爸的抽屜中

。把舊報紙按日期順序排列,我拿出一份,他放進對的位置,之後調換角色,他拿給我,但我放錯了,讓他發現並更正

。把剩菜放到碗中,他用湯匙我用筷子,他拿着菜碗,我拿著另一個碗,互相配合。一同包保鮮紙,然後他放到雪櫃中

。爸爸拿著文件版板(有夾子),他拿著筆,思考怎樣能夾到筆在文件夾中。夾了後一同試試夾到否,結果會掉下來。把筆掉轉再試,仍會掉下來,停下來想辦法。後來觀察到爸爸襯衣前口袋可放筆,就放口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