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9日 星期三

[Anan 分享] 來認識一下阿急和阿慢!

來認識一下阿急和阿慢!

“阿急”-我們家長對他應該一點都不陌生! 他常常在我們最累趕最累最迫切的時候就出來了。我訪問過不同家長對他的理解,集合如下:

阿急的不良影響:
-阿急呀,他一出來我就好不煩惱,煩躁,毛躁,虛火上升,聲線變高,說話變大聲變快,整個人好蹦緊,心跳加速
--阿急一來,我看孩子就不順眼,那麼慢,不上心,不用心,那麼簡單都做不到,叫他都不做,越叫越急,火都來了
--阿急讓我失去冷靜,失去判斷力,讓我怒火蓋過一切
--阿急讓我反而什麼都做不了,小事變大,幾分鐘可完成的反而要半天,因為催越做不了
--阿急讓我忙不過來,因為漸漸地什麼都要我做,我越做越多,其他人越來越得少,我又越來越心理不平衡
--阿急的朋友是阿激,阿爆,阿累,阿苦,阿沒完沒了
--上學,趕車,趕出門,趕要完成時間表,趕限期時阿急就出來
--在公眾場所,或有不理解的人在旁,就要好急弄好孩子
--和人比較,和一般孩子比較,讓阿急霸佔了我的心思
--阿急讓我和孩子的關係變差了,他好像好抗拒,好怕,好驚,有時又好反叛

阿急有好影響嗎?
--有要求才會急
--有動力去做事情
--不放棄
--做事有規矩有計劃有程序

阿急什麼時間不見人呢?
阿慢什麼時候能出場?
--不趕的時候
--臨睡和睡覺時
--洗澡時,終於有私人空間,丁不被打擾
--發白日夢時,幻想和孩子去這去哪玩得好開心時
--放得低時
--放學做完功課時
--沒要求時
--想著孩子的進步時
--能退一步想時,降低自己要求時
--能多明白自閉症,多明白孩子時
--能相信孩子想變好,會成長時
--明白孩子不是不想做,是暫時做不到時

有沒有一些做法和語句能提醒自己阿慢要出來呢?
--停一停,想一想
--深呼吸
--不是死人塌樓,沒什麼大不了的
--正在改變中了
--我想變
--數10下
--喝杯水,歇一歇
--明白理解自己的感受和狀況
--說話慢一點

RDI心法中的慢下來是回應自閉症壞影響的一大利器。希望各家長繼續多了解這兩位人仕--阿急和阿慢,多回想阿慢出來後的成功經驗,多互相分享,並且不要氣餒,用阿急的優點: 盡力做不放棄! 希望在轉角的,大家加油啊!

(註: 這裡的阿慢不是指每事都慢三拍遲到遲交那些,是指RDI心法中把溝通和互動的節奏,並生活的步伐,放慢下來的意思)

(歡迎家長來享阿慢的成功經驗啊!)

[轉載務必列明出處。查詢RDI個案(香港或遠程)諮詢服務及家長小組: andrea.ng.rdi.hk@gmail.com
http://rdihk.blogspot.hk]

2016年6月17日 星期五

[ANAN分享] FB Post - RDI 和 Play

近來回顧了自己的學習,終於好實在地明白並選擇"關係為本"為自己於自閉症的介入方式。而第一步,就是"愛與接納"(love and acceptance)的態度, 然後就是"建立信任"(build trust), 接著就是建立孩子的"自我意識"(self awareness), 明白自己的想法,感受。"放慢"(slow down)就是很關鍵的心法。之後就是互動協調(co-regulation).

當中亦要用到"設立限制"(limit setting),和"簡化環境干擾"(productive support).

而當我們已進展到能和孩子互動時,就需要注意和他"連結"(connect)後才說話和互動,讓他更習慣以眼睛觀察和明白我們(social gaze, social referencing).

而再下來就可更多建立孩子的"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 並記著多用"經驗分享式溝通"(experience sharing language, declarative language), 少用問題和命令式語言。非語言式和多管道式溝通(non verbal communication, multi channel communication) 要多用。"放慢"(slow down)仍然是很重要的主題,必要嚴守,不要急。仍是關係為本。中間孩子可能因各種原因,例如焦慮(anxiety)或感統問題(sensory overload)而精神上或身體上離場(mentally or physically check out), 我們要繼續放慢,暫停(pausing),等候(waiting), 讓他自我調節 (self regulate), 這也是為了建立關係.

再下去就可更多給孩子挑戰(mental challenge), 但要採取"只先他一步"(one step ahead)的策略,做好"撘棚建架"(scaffolding)的工作,成為孩子的引導者(guide). 莫忘在中間多聚焦(spotlighting)成功經驗,鞏固孩子的學習。

過程中多用間接影響(indirect influence), 讓孩子自己動腦筋,尋答案,以更發展其"動態智能"(dynamic intelligence). 當然直接影響(direct influence)和講出思考過程(self talk)也可使用,讓潛規則變得明白和容易理解。

當設計和孩子一起活動時,就要設立框架 (framing) 和目標 (set objectives), 給孩子一個互動中真實的角色(authentic role). 活動中間加入變化(variation)以提高挑戰性和樂趣。速度(pacing)要配合孩子的步伐。

以上大概總結了由 non directive play therapy 和 rdi 的概念和技巧。大致已融匯貫通不少了! Happy!

關係為本介入法的共通點
…兒童為本
…尊重孩子選擇
…不用獎罰和威迫利誘
…自主自發
…享受一齊多於學習技能
…不迫不趕,尊重孩子個別的不同

*(括號內的英文字詞大部份來自RDI, 有機會或會逐一解釋)

簡轉繁 RDI活动:我们给大龙球打气

這天由於下雨,外出活動取消,只能在家里,閒來無聊,就同翀一起推起了大龍球。發現有段時間不玩,球癟了,翀看到二話沒說,屁顛屁顛地去房間拿來了打氣槍。我告訴他,“咱們比賽下,看誰最快找到打氣孔,好嗎?”,翀爽快的答應了,兩人開始翻滾大球仔細找,看他專注的樣子,我想得讓他體會下勝利的快感。一會兒,他興奮地告訴我,

“媽媽,找到了,在這裏!”
“是啊,你的眼力很尖,這麽快就找到,你贏羅!”
“翀,媽媽剛剛剪了指甲,打氣孔好難打開”然後配合指甲摳的動作。
“打不開就不能打氣了,得想個辦法?”
“剪刀”翀很快回答了我的問題。
“那請你幫我去拿下吧!”
翀拿回剪刀,我演示了打開打氣孔的動作,順便告訴他,這個動作叫做撬,把尖尖的工具挑起東西,翀跟着念起來,“撬”。
凖備打氣了,換作以前,不多說,我相當自覺的幫他拿住打氣槍的塞子,霸道的小少爺獨自一個人自娱自樂的踩着打氣槍。這次,什麽都不做,看孩子的反映,他瞧瞧我,等待了會,看我沒反應,就一手拿塞子,一隻腳踩着氣槍。由於重心不穩,好幾次都踩空,瞬間啊啊啊的大叫起來,哭喪的喊, 
“媽媽,媽媽,幫我”
“可以啊,你不早說,那我們一起來,你踩我拿着塞子”
“好的”
兩人就這樣配合,小傢伙踩了20多下,注意力開始慢慢走神。
“翀,咱們交換下,我踩你拿着塞子,10下後交換”
“不好,翀翀一直踩。”
“哼,我不同你玩了,沒意思”(特意學了小朋友的口吻,不想遷就他),凖備起身走。
“媽媽,一起玩啊,”
“不玩了,你只顧自己一個人,我也想踩的,10下後就可以換你玩了呀”
這個問題糾纏了一會,眼看我絲毫沒有妥協,他拗不過我,只好同意
“好吧”
“翀,我們一起數數”
“1,2,3……10,輪到我了”
1個回合後,遊戲規則翀很遵守。時間一到,換誰就誰。
大龍球氣越來越足,到後來,再打也費勁了,突然,打一聲,發出一個厚重的聲音,翀翀問:“什麽聲音啊”,
“是不是大龍秋生氣發怒的聲音啊?”我帶着疑問問他,“是不是你剛才不願意同我一起玩,大龍秋在發怒的吼啊???”我順帶表演了生氣怒吼的聲音。
小傢伙驚了下,參照我的動作,也發出吼叫聲。
“翀,到底是不是大龍秋發怒的聲音呢,我們再聽一次?”
“不要,害怕”
靠,這麽好騙,居然入景了。“沒事的,再來一次”
“不要,不要,媽媽你踩,翀翀看”
翀推脫着,堅持不再打氣,也不願意同我配合打奇,我只好再想辦法,
“翀,你不幫我拿住塞子,媽媽就不能打氣了,我需要你的幫助。如果害怕,你一隻手捂着耳朵,另外一個手拿着塞子,人可以走的遠的一點,好嗎?”
遲疑了下,小傢伙默許了。這時大龍秋依舊發出了一個響亮的聲音。
“哎呀,哪里是大龍秋發怒生氣的聲音,明明就是吃飽飯打嗝了。”幫助他打消念頭後,翀高興勁來了,太神奇了,怎麽會這樣,要求我繼續再打。
“吼吼吼”
當第三聲發出這樣的聲音,我問他,“你覺得像什麽聲音?
“我覺得像放屁聲”
“哇塞,吃飽飯打嗝又放屁,翀,你太牛了”。狠狠地為他豎起了大拇指。
並未刻意安排,只想讓他快樂,用了一點點心理戰術,用了一些RDI小計策,看到了翀快樂的笑臉,他快樂,我更快樂!



http://bbs.yehealth.mloge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extra=&mobile=2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ANAN分享] 為何我會走上教育家長的路呢-信仰分享

個人分享(信仰有關,沒有信仰者可skip :) )

昨天和姑娘傾開,我為什麼會選了這條幫家長的路呢?(她和我都是基督徒)

其實我去年九月才開始上play和rdi的專業課程,兩個課程都有很多奇妙的經歷已致我能順利完成。而原本囝上小學後,我計劃可能返回本行做兼職的(管理方面的工作),把囝的事也放低一點,有返自己生活和事業。却,結果讀了專業課程,又行了這條路。

而,做家長工作不是一開始就咁順利,困難時也想,又不是急著為錢為生活,為什麼要辛苦自己呢?專心囝和返去自己擅長的環境好了。

但,當邊學專業課程邊有困難,又邊去思想和解決,問題在邊,又邊和囝試和實習後,發覺很多過往錯誤的思想和做法都糾正過來了,孩子進步明顯了,對這些方法越來越有信心了,親子關係越來越好,無再日日衝突發火的情況。當初去學專業課程就是覺得家長課仍有不足,當發現問題所在而又能解決,仔又進步的時候,還有比這個更開心的嗎?

帶家長方面也開始摸索到一條出路,以致掌握得比較順暢了。不過仍在猶豫,我是不是只集中囝更好? 作為全職媽媽,要做家務又要揍囝,趁囝返學唔係休息仲好咩?

就在掙扎中時,看到近來那單新聞:爸爸帶了二個兒子離開世界,我真的很心痛。要去到多絕望才會帶走自閉兒離開?我不同意這爸爸的做法,但我相當明白那種日夜折磨沒有出路的心情,因為,我也經歷過。

所以我更堅信這個方向,就是協助自閉兒家庭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重建師徒關係,讓大家能享受這種親密的同時,幫孩子走出自閉症的障礙。

以愛,尊重,包容,接納,引導,啟發的方法教養孩子,給予規矩時也給予選擇,引導他自選啱的路,引導他自發思考解決問題,絕對合符我們信仰的核心。

我亦想為這些困難徬徨的家庭,帶來希望。而無論有無信仰,都能從這以愛為本的教養方法中得益。

若家長能因此而認識主,明白主賜平安,不需擔憂,凡事交給主,那就更好了。

就算不能,我也希望藉著我的經歷和言行,讓家長明白愛的力量。而這種愛,是由自己開始,傳遞到囝,能讓他內心強大起來,衝破一個又一個障礙。加油呀!

(其實我現在始終還是集中囝,家長工作做到幾多得幾多,最起碼家長知道有出路有選擇先。我會先完成rdi實習,並做好自己和手頭上幾個家庭,小組中讓大家建立支持,我想本學年大致會這樣。未來交給主,看祂帶我行去邊啦。)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ANAN文章] RDI - 化衝突為學習機會-假日安排的例子

RDI - 化衝突為學習機會-假日安排的例子

相信不少家長都和我一樣,被受自閉症影響下的孩子的固著想法和要求導致腦袋生煙。他想到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情,要行的路線,要食的食物,若遇到天雨呀,店舖關門,公車因事取消,對他和對我們來說,以前絕對是一大災難,情緒崩潰啦,嚎哭啦,睡地上啦,亂跑亂叫啦,無論有人沒人在旁,總之就是亂成一堆了。

之前講過怎樣回應他的固著以及因之而來的情緒,怎樣在CCPT和RDI雙管齊下的介入得到長足的進步,這裡就不再累述。今次就主要講講我家假日安排的做法吧。

囝囝年紀很小時,對去哪吃什麼沒什麼所謂,反正叫他東就東西就西。不少家長當時超羨慕我,但我是有苦自己知,因為他不是“乖”而是被動及無意見,之前說過這反而是最難教的,因為他其實對去什麼地方做什麼活動都沒概念,活動完也不會記起提起。

這個我了解他屬於對日程沒概念的階段。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先建立起他的日程概念。我先和他有“安排日程”的時間,把我和他假日當天要做的事情,以一小時為單位,簡略寫下大概。當然,重頭戲是他最有興趣的東東-去遊樂場玩呀,吃下午茶呀。這些“精選項目”就讓他習慣要選擇。學了RDI後我反省自己有時照顧太足,過度補償了,亦因自己怕麻煩許多事都先安排好,這確不利孩子自主和成長。所以我就先給他兩個選擇去挑-室內或室外遊樂場,雞蛋或蛋糕作下午茶。多有機會選擇之後,慢慢他興味來了,開始主動要求吃的和遊樂的節目了。

接下來我就繼續由上述的方法把其他日程部份都讓他參與決定,例如先做功課或先休息,先吃東西或是先去玩。並且我和他一同用智能手機調好每事的鬧鐘,一響鬧就跳到下一個程序。就此,他慢慢比較掌握到要安排時間,和時間要抓緊一點的概念。這我不要求也不強迫,多焦聚他成功經驗,因為他的概念還未牢固建立之前,急和迫實是沒用。

這段時間我都多讓他可以選擇,所以他變主動了許多。我們開始早一天去計劃,有時候就早一星期計劃。我就引入每月日程表,把他一個月內訂了的日程寫下,例如學校的項目等等,然後,當然是讓他寫了,既可練字,又可讓他有概念,多好。在我一直的認同和肯定之下,他慢慢又掌握到未來的安排等等。

我知道有些結構性教法對日程是非常嚴謹的,我的做法絕對不同! 我反而是要孩子不要固著。所以上述所說的較鬧鐘呀,寫月曆呀,重點只在讓他有概念,所以他有了概念我就不再執行了,因為我自己也不會每小時都照日程來做事,而且,要是太嚴謹變成了一個規矩和限制,絕對不利自閉症的大腦-本身已是傾向靜態智能! 有家長反映,因孩子一直在結構化教學的環境長大,該學校又沒引入改變和彈性,以致孩子長大進入主流小學,常常為了變化而許多負面情緒,在學校弄出不少事來,所以,實是不可不察的!

所以引入突發和意外很重要,並且,要引入“日程的安排可以彈性處理”的概念。當然,由全被動到自發性有概念,靠的是有得自己選的動力,所以沒能做到想做的,那個心情要先好好理解(是失落,失望的心情),尤其是一些非常期待的大節目(例如去最愛又遠的商場逛街),若忽然沒能去了,我們更要先感受,後道理。這也是一種適應和抗逆力的培養。

所以若在能控制的情況下,我們實是要精心安排一些比較能承受的小變化,RDI講的是“建設性的未知” (productive uncertainty),不是要為難孩子,而是在他能承受的情況下加入變化,所以要先一小步一小步的安排。上段所述的是不可預測和控制的情況,在那些情況孩子需要我們更多支援讓他情緒過渡,硬來表面是制止了事件,却失去讓他明白自己感受和學去自我調節和適應的機會。

而期間我亦引入了“其他人的日程”的概念。由他自己的日程,我申延到我自己的日程。步伐也是緩慢的,先讓他理解他在做一件事時,媽媽在做另一件事,例如,他在做功課,我在晾衣。當中我會把自己的考慮過程直白說出(這也是RDI心法),讓他開始明白他日程的改變會帶動我日程的改變,例如他要下午出去,那我就要改為早上洗衣。然後,進展到他不止參與安排他自己的日程,也參與安排我的日程,但“我的日程是我最終決定的”這概念也要堅守,讓他明白要尊重我的選擇。

當中我也引入“遷就”的概念,例如因為媽媽體貼他,所以放棄了自己想做的事,陪他逛商場。這個目的不是要他內疚啊什麼的(當然他還未懂什麼叫內疚),而是讓他明白日程不是硬蹦蹦的,也有許多感情的部分,並且,他要先理解我遷就他,他才明白他也要遷就我。

於是到適當的時機,我就引入“公平”的概念。那天我遷就他4次,他只遷就我1次,不公平! 慢慢,他就開始明白,有時候原來媽媽遷就過多會不開心等等。而當然,當他願意遷就我的時候,我必大大的聚焦,“不願也肯遷就媽媽,我很感動”等等,而他若不開心做不到自己的事,我也會慢下來先同理他的情緒,讓他感受到那份失落,因為,那到我做不到我想的事會失落的時候,他才會明白一點點我的感受,這就是培養同理心的上佳方法。

後來,他還進展到去找一些兩全其美的方法,例如,我說夏天怕熱,他本想去室外遊樂場,但就去室內的,他又能玩,我又能涼冷氣了。

而當以上這些他開始有多一點掌握,我和爸爸就引入更大的困難: 就是大家想去的地方,想要的考慮不一樣。平時我們以他為先的情況較多,現在時機成熟,我們三個人想去的地方都不同,考慮都不同。當然一下子這樣會太難,所以我們其實骨子裡還是想就他為先,因為他還未進展到完全能放下自己想要的,但我們就加深難度。在我們的引導下,他開始學習“遊說”的概念。例如,他想去A商場,爸爸想去B商場,那他除了“請求”爸爸遷就他之外,他還可以想想,A商場有沒有爸爸喜歡的地方是B商場沒有的呢? 並且,爸爸不想去A商場的原因有沒有出路(例如A太遠,就可以提議乘的士)。剛開始不要搞得太複雜,記著RDI的撘架(scaffolding)是每時刻都要緊記的。但到他掌握後,又可再進一步了。

我本身是項目管理專家(美國PMI 認證),RDI啟發了我去擴闊能引導孩子的事情和概念。未接觸RDI前我發夢也不會想到可以教孩子以上這些(其實有許多已滲入了項目管理的概念),以前我對自閉症治療的想法只在教顏色形狀開聲說話等等。但RDI實在是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把自己的智慧能逐小逐小讓孩子掌握。當然他現在仍有很大距離,但我見到在適當的引導下,他和普通人的程度拉近了,一些概念原先超難明白的,現在我都有信心他或許能最終掌握的。

我的標題寫的是化衝突為學習,意思就是,我自己並我聽過許多家庭在自閉症影響下,假日安排往往是衝突之源。我想讓大家聽聽我的歷程,看看原來表面看來很容易的“商量去哪裡”,對自閉症影響下的孩子,確是超級難的。而,若我們只用行為為本的一套,僵化使用結構化教學,又或只強迫,孩子就失却學到這許多動態分析,同理別人,考慮自己跟別人的想法並作出平衡等等的機會。雖然這篇文章頗長,其實仍不足以描述我在日程這部份所引導孩子的種種,文字亦有其所限,未能完全表達。希望作為拋磗引玉,讓大家了解RDI的威力吧!共勉之!

[轉載務必列明出處。查詢CCPT, RDI個案(香港或遠程)諮詢服務及家長小組: andrea.ng.rdi.hk@gmail.com
http:// rdihk. blogspot. hk
本人應用Dr. Gutstein 最新RDI心法,不用獎罰,不拆細技能訓練,家長以心法靈活引導孩子,啟發動態智能發展。最新RDI適用任何障礙程度及年齡,被診斷為ASD的孩子]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Anan文章] RDI - 不專心? 原來只是Check out 離場了!

RDI - 不專心? 原來只是Check out 離場了!

RDI 中有一個概念稱為 Check out離場。Check out 簡單地說就是未能集中和專注在互動上。孩子可能走開了,又或人在神不在地精神上離場。

有很多原因導致孩子離場。可能突然他被一些聲音(他聽到但大人不留意的聲音)吸引,可能他突然想起一些畫面、意念,可能太多資訊處理不來要抽離一下,甚至跑開。這些我們都很易說孩子“不專心”,甚至懷疑孩子是否“專注力失調”。

以前我孩子就經常這樣,和他說話不到半分鐘,就見到他神遊了,做功課,做了一會就摸這摸那,撕膠擦。以往我只會理解他為專注力有問題,甚至想他是否要吃藥呢?

當我學了RDI,我就明白了check out (離場)的概念。並且原來,囝囝不是每時每刻都離場的,某些時候他很在,某些時候他却離了許久“不見”了。

因為RDI需要我們拍攝,我在錄影中,就發現了,真如RDI督導老師Maisie(RDI東南亞總監)所說,若家長架設(scaffolding)未做足,離場亦常會發生。

即是說,家長可能互動得太重覆太簡單了,又或太難太複雜,一下子孩子跟不上了。一般孩子因為習慣互動,明白要主動修補斷開的溝通,就會表達出來。但ASD孩子一般未有此能力,所以就表現在行動上-即精神或行為上離場了。

面對離場,過去我的心情多是憤怒,怪責,傷心,失望,為何孩子會這樣不合作,為何那麼簡單的事都集中不來。

但當我從RDI中學習到,ASD孩子要整合五感和其他感官有困難,他們非不想,實不能像一般人一樣可以無障礙自自然然就做到,並且原來大人的引導方式亦有影響時,我就多多使用“慢下來”心法,並降低自己要求和期望至囝囝真正的能力。

並且我發現離場也有其心理原因,當他焦慮時,就特別容易離場。環境干擾同時也是一大主因。

於是我集中和他在家做RDI活動,減少環境干擾,並多應用心法,囝囝慢慢掌握到怎樣跟上我的引導,而我的引導總是“只快一步”(one step ahead),於是,他在互動中得到勝任感,並且越來越集中到。

RDI強調家長不要把離場和自己的成敗掛勾,即孩子可能有種種原因離場,家長只要保持冷靜,慢下來,給孩子空間自己處理和整合,這就是達致孩子“自我調節”(self-regulate)的利器。

以前我們做一千樣事情好像老鼠拉龜般,吸引孩子和我們互動,或要獎罰,或要出盡百般法寶讓事情變有趣。學了RDI後,原來家長先學會慢和等候,給孩子空間,孩子的自發性,自我調節,專注力,情緒穩定性,都有進步了!原來,等,是得的!

大家,來學RDI吧(要學最新版啊!)!

(註: 當然,怎樣慢,是因人而異的,所以也是提醒大家,不能一招用老,要跟我這實習顧問學習,讓顧問在看親子互動的錄影中指導何謂“慢下來”啊!)

(註: 一些用獎罰來讓孩子減少離場情況的*絕非*RDI心法。若使用混雜了違反RDI心法的方法,家長要自行判斷成效!!)

[轉載務必列明出處。查詢CCPT, RDI個案(香港或遠程)諮詢服務及家長小組: andrea.ng.rdi.hk@gmail.com
http://rdihk.blogspot.hk
本人應用Dr. Gutstein 最新RDI心法,不用獎罰,不拆細技能訓練,家長以心法靈活引導孩子,啟發動態智能發展。最新RDI適用任何障礙程度及年齡,被診斷為ASD的孩子]

[RDI原文翻譯] 凝視厭惡 Gaze aversion

凝視厭惡 Gaze aversion

作者: Dr. Rachelle Sheely


自閉症中凝視厭惡一直是許多學術文章和治療干預的主題。我記得有一個著名的演講者,提及了一位特別有幫助的保姆,一邊說: “看著我”,一面在孩子下巴施以恰到好處的壓力,以確保孩子會看著她的眼睛。

其他早期干預措施包括“安靜的手”,伴隨著告誡以制止刻板行為。當RDI越來越變得更加以發展為本時,並當引導關係(guiding relationship)更多成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基礎時,我們開始明白人去讀取信號的重要性;有時從內部 - 有時從外部產生。

這個過程對一般父母是自然而然的部分,但對自閉症譜系的父母,就要大量的思考和準備。這部分有時被稱為“框架”(framing)。如果你想像把相片放在框架是正在提醒你注意主要目標的話,這會較容易明白。話雖如此,如果我們把畫框留在牆上,而不是試圖讓這個靜態比喻動態化,我們可能更容易談論到如何“支持”(support)。

相關閱讀:動態溝通提示

我將稍後返​​回“凝視”這主題。但是,當我們參與引導其他人,無論是為人父母或導師,明確定義你希望達到什麼是最重要的。具有一個明確而合符發展軌跡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若沒有懷著這一目標,很有可能無意中誤會活動為的是另一目標。

所以,雖然我們在思考時其實都會厭惡凝視,它也可以是壓力的信號,尤其是當這個活動的目標並不是用來幫助孩子達到對自己能力的勝任時。因此,幫助孩子了解他/她可以在困惑時參照家長而找到意義,是一個微妙的意圖。

其實一個簡單的散步已可以建立一個協調模式,而加入微小的變化已能夠提供足夠的微小差異來觸發這個回應。但是,試想像一下,如果引入極大量的複雜性,並且引導者以非常快的速度引入了多種變化,孩子對自我能力的認知就會受到破壞。而取代了自己能摸索出從哪裡著眼以及決定做什麼的,就是孩子被放置在一個混亂的狀態中。

你知道你的孩子能力的邊緣在哪裡嗎?許多因素可以順利結合來支援你去發展你的引領能力,並讓你的孩子發展自我學習的渴望。在RDI™我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方式來幫助孩子們認識到,重要的是使用他們的頭腦,而不是依賴別人解決問題。



http://www.rdiconnect.com/gaze-a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