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

[簡轉繁] 洋爸 - RDI活動中的靈感

RDI活動中的靈感


洋爸

2016-05-30 18:47

收藏

本帖最後由 洋爸 於 2016-5-30 18:49 編輯 

        那天, 我帶著孩子開著他媽媽的車到了家門口,突然下起了雨。我打開車門,裝作要出去,緊接著又把車門關上,自言自語說:糟糕,這怎麼辦呢,我們要去拿快遞。孩子沒有反應,於是我又說:“洋洋,怎麼辦,出不去!”  孩子說:“雨傘”。我說:“好啊,可是我沒傘”。  孩子開始在車裏找傘。從座位到副駕駛室儲藏箱,再到後排座位後面的靠背,就是找不到。於是孩子說:“在爸爸的車裏”。我說:“爸爸的車在很遠的地方,我們現在拿不到雨傘”。孩子沒有反應,慢慢的開始發呆。當孩子遇到這個挑戰的時候,我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停頓。在這個時間段裏,我讓孩子有充分思考的時間,同時也是給自己思考時間。我在想,接下來怎麼搭建腳手架呢:   
      1、明確告訴孩子去車尾箱拿傘。這顯然是指令,不是我們RDI追求的目標。
      2、告訴孩子在車尾箱,讓孩子自己想到下車去拿。雖然這樣操作是間接提示,但對於洋洋的能力來說好像太簡單了。
      3、進行情景回憶,回憶上次在車尾箱拿東西,看到了雨傘。
      4、提示孩子,小汽車有個地方可以放很多東西。如果孩子想不到,再進一步提示那個地方的門是向上開的,在汽車尾部。
      5、帶小孩下車,走到車尾停頓,讓孩子自己想到在車尾箱。
      最終,我放棄上麵所有的方案。
      我告訴孩子,我們找不到雨傘,這不是爸爸的車。孩子說:“這是媽媽的車”。我緊接著說:“是啊,所以爸爸不知道放在那裏”。
      孩子很大聲的說:“問媽媽”。顯然孩子想到了方法,於是積極性提高,講話也大聲了。這個時候我進行了聚光照射,語調誇張的說:“對了,這是個好辦法,我們可以不用淋雨了了”。孩子在車裏大聲的叫:“媽媽”。我說媽媽在家裏,聽不到的。孩子又開始發呆了,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辦。
      等了一會兒,我拿著手機在他麵前晃動,邊晃邊說:“哎呀,媽媽聽不到,這就麻煩了,我們得想個辦法”。孩子終於想到了打電話。於是這個時候我又進行了聚光照射:“誒,我們可以打電話,打電話這種辦法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我撥通電話,讓孩子自己和媽媽對話。終於我們拿到了雨傘。
     拿到雨傘的時候,我又進行了聚光照射,把事情簡單的複述了一遍。
   在所有的方法中,我之所以選擇了給媽媽打電話,是因為我覺得孩子必須掌握打電話求助的技能,而且這是個很好的社交機會,有著很好的溝通效果。

放慢速度,故意的停頓,能夠讓你在RDI活動中產生很多靈感。

[網上資料] 雙生子爬梯試驗

在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試驗,是由一位叫格賽爾的美國心理學家完成的。這個試驗叫做“雙生子爬梯試驗”,研究的是雙生子(即雙胞胎)在不同的時間學習爬樓梯的過程和結果。

 格賽爾選擇了一對雙胞胎,他們的身高、體重、健康狀況都一樣。讓哥哥在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學習爬樓梯,48周的小孩剛剛學會站立,或者僅會搖搖晃晃勉勉強強地走,格賽爾每天訓練這個孩子15分鐘,中間經歷了許多的跌倒、哭鬧、爬起的過程,終於,這個孩子艱苦訓練了6周後,也就是到了孩子54周的時候,他終於能夠自己獨立爬樓梯了。雙胞胎中的弟弟,基礎情況跟哥哥完全一樣,不過格賽爾讓他在52周的時候才開始練習爬樓梯,這時的孩子基本走路姿勢已經比較穩定了,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比哥哥剛開始練的時候更加有力,並且他每天看著哥哥訓練,自己也一直躍躍欲試,結果,同樣的訓練強度和內容,他只用了兩周就能獨立地爬樓梯了,並且還總想跟哥哥比個高低。

  一個是從48周開始,練了6周,到了54周學會了爬樓梯;另一個是從52周開始,練了2周,也是在54周時學會了。後學的盡管用時短,但效果不差,而且具有更強的繼續學習意願。格賽爾原來認為這隻是個偶然現象,於是他就換了另一對雙生子,結果類似;又換了一對,仍然如此。如此反複地做了上百個對比試驗,最終得出的結果是相同的,即孩子在52周左右,學習爬樓梯的效果最佳,能夠用最短的時間達成最佳的訓練效果。 此後的幾年,格賽爾又對其他年齡段的孩子在其他學習領域進行試驗,比如,識字、穿衣、使用刀叉,甚至將試驗領域擴展到成人的學習過程,都得出了相類似的結論,即任何一項訓練或教育內容針對某個特定的受訓對象,都存在一個“最佳教育期”!

(文章來源: 網上資料)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ANAN 文章] 孩子如何超越重覆和固著呢?RDI篇

[RDI] 孩子如何超越重覆和固著呢?RDI篇

上一篇文章講到我如何用CCPT來幫助孩子。其實RDI也幫助不少,以下說說我的經歷。

話說孩子一直都很喜歡搭公共車輛,如果沒位坐,又或沒有他最喜愛的位置,他就會大發脾氣,很不開心,大喊大叫,大家會想像到在狹窄的車廂中這樣做,會令我覺得多麼尷尬。我明白他的大腦是傾向於靜態的和固著的,所以他喜歡重複和一樣帶來的安全感。他的情緒 部份我用CCPT來回應及疏導,而增加他彈性的部分 ,就用RDI來協助。

所以首先我明白他的情緒。當情緒平復一點的時候,我就引導他思考 在這情況中我們還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法呢?有些車輛,時不時有乘客下車和上車的。以前他從來都沒有注意到有人下車,他只顧看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窗外的燈柱),所以我引導他想想,怎樣才能有位子坐? 怎樣能夠知道誰會下車呢? 於是他仔細觀察這些乘客,我引導他發現,預備下車的時候,多數人會收拾隨身物品,又或者是收起手機,又或會看著下車的方向。於是以前他是一邊沒位坐一邊在說話表達自己的不快,現在卻是仔細觀察週圍乘客的一舉一動,並且移動自己的位置,爭取坐到空位。你看,我的生活是否舒服很多呢? 以前可能一整程車都要安撫他的情緒,又或要為他看著誰會下車 。現在我不再過度補償他了,而他也因為有事可做,沒再把精神過度放在沒座位的問題上。所以,現在沒位坐,他的反應也沒有那麼強烈了,因為他為自己找到了出路。

也因為沒位坐一事,我也引導他了解和分析甚麼時候會比較多位,什麼時候會少位,並且不同車去不同地方的情況有不同。有些路線假期會少位,但有些假期會多位。又引導他了解,總站能選坐位,中途站就難有位了。所有時他會主動提議去總站乘車,而我也繼續引導他了解去總站車程多了時間多了,預計日程時又要如何計劃。這就是動態分析了。若我只集中安撫他情緒,這當然是必要的一步,若長期如此就不足夠讓他從核心障礙中進步起來。但用RDI的心法,我明白了不要過渡補償孩子,並且要協助他發展動態分析,他就開始理解到有位坐無位坐的種種動態原因了,他也可自己找出解決方法,又或當沒法解決時,他也比之前明白多了,難受的程度也減低了。

而RDI的活動十分著重不要刻板重覆,所以當我和他做著看似和這些事無關的RDI互動活動時(例如摺衣服,洗衣,倒水), 因為我精心設計的“建設性的未知”(productive uncertainty)(即加入意外的情況),他就潛移默化地經歷到變化是常態,而他自己亦因著一點一滴的想到辦法回應這些變化(例如夾衣突然衣夾爛了),增加了信心和安全感。當多變的世界在他眼中變得不是那麼沒道理和混亂時,他的重覆和固著也開始減少了些,他開始也表現出怕悶的一面。

所以說RDI是回應固著和重覆的利器,因為它是專針對自閉症的核心障礙而設計,活動中不斷一點一滴讓孩子不經意的接受了變化。我會說,CCPT是針對情緒,內在情感需要,適應世界的規則和尋出路的好方法,而RDI就是讓孩子習慣變化,找出解決方案,建立出自信心和勝任感,讓家長意識到如何在這千變萬化的環境中,讓孩子能理解背後的潛規則。

大家一齊來學習RDI吧!

[轉載務必列明出處。查詢RDI個案(香港或遠程)諮詢服務及家長小組: andrea.ng.rdi.hk@gmail.com
http:// rdihk. blogspot. hk]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簡轉繁] 洋爸-RDI晾衣服

RDI晾衣服

洋爸

2016-05-23 20:55

     上次和大家聊了怎麼樣洗衣服,這次我們說說如何晾衣服。

1、洗衣機洗好衣服,這時候可以帶孩子去看洗衣機,可以自言自語說:洗衣機不動了,衣服已經洗好了。在以後的活動中,逐步撤離腳手架,讓孩子意識到衣服已經洗好,洗衣機沒有聲音了,可以晾了。

2、非滾筒的洗衣機比較高,孩子夠不到,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找凳子或者其他辦法來拿到衣服。

3、衣服從洗衣機拿出來的時候,讓孩子聞一聞氣味,描述一下感受。也可以找找洗之前的髒跡子,看洗幹淨了沒有。如果沒有洗幹淨,怎麼辦?

4、有些家庭洗好衣服習慣把水龍頭關掉、插頭拔掉。這些都可以讓孩子去完成。

5、晾衣服的時候,我們可以一次從洗衣機裏隻拿一件衣服去陽台晾。可以孩子去拿,也可以大人去拿,進行角色的輪換。活動時還可以說:這樣太麻煩       了,晾一件衣服要去拿一次衣服。讓孩子想到用臉盆、水桶等工具,一次性裝多件衣服。如果孩子年紀小能力欠缺,可以把臉盆放在洗衣機邊上,        讓孩子有視覺上的提示,自己想到使用工具,在後續的活動中可以把臉盆放在遠一點的地方。也可以這次活動使用臉盆,下次活動使用水桶。總之每       次活動要進行變化,同時略微增加難度,實現“邊緣” 1的效果。

6、可以合作把臉盆(水桶)一起抬到陽台,在抬的過程中,可以加入變化。比如故意抬到臥室去,讓孩子發現異常;也可以一不小心打翻了盆,製造意      外看孩子的反應和動作。

7、晾衣服的時候,大人拿著衣夾(衣架),張開夾子,讓孩子自己把衣服放入夾子,有時候可以雙手同時張開2個夾子,也可以角色進行互換。衣架可      以高低左右變換位置,讓孩子來配合你。

8、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描述性的語言敘述:上衣用衣架,褲子用褲夾,並進行聚光照射。等到下次活動的時候,拿出一件上衣(褲子),讓孩子自己       去挑選衣架(褲夾)。也可以大人拿著衣架(褲夾),讓孩子自己到臉盆去找合適的上衣(褲子)。

9、衣服清洗以後,有些袖子或者褲子會反麵朝外,這時候讓孩子學會翻過來。有時候一隻袖子朝裏,一隻袖子朝外,衣架是沒有辦法晾的,讓孩子自己       去解決問題。

10、大衣服用大的衣架,孩子的小衣服用小衣架,讓孩子自己學會判斷。有時候也可以故意用小衣架晾大衣服,然後拎起來的時候,衣服自然會掉下           去,然孩子自己判斷衣架大小的問題。

11、 當孩子能夠熟練掌握衣架褲夾的時候。可以故意把衣架或褲夾藏起來,缺少一種晾衣服的工具,讓孩子想辦法,打破衣架配上衣,褲夾配褲子的死        板規定,使孩子自然而然的接受這樣動態的變化。孩子接受的動態變化越多,慢慢養成習慣,今後遇到問題就不會著急、發脾氣了,會用以前掌握          的經驗去解決問題。當然,用衣架晾褲子,褲夾晾上衣的時候,我覺得很有必要進行聚光照射,讓孩子明白世界上很多事情是可以調整的,未必有          明確固定的做法,活動結束後,可以定期進行情景回憶。越是變化的內容,我們的訓練就越有必要進行,回憶也顯得越重要。

12、當衣架晾上衣的時候,你可以搖晃衣架,讓衣服掉下來,告訴孩子有時候風吹會刮走衣服,讓孩子學會使用夾子。當然,開始孩子不一定明白這個        道理,也可以自言自語的告訴孩子,通過搭建腳手架來實現這個目的。

13、我們又可以回到小衣架晾大衣服,容易掉下來,讓孩子想到使用夾子來解決問題。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學會用小衣架晾大衣服,而是通過很多這        種類似的活動,讓孩子明白,很多情況是變化的,可以有多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

14、梅雨季節衣服很多,衣架褲夾不夠用,可以把多件小的衣服晾在一個褲夾上來解決問題(每個夾子夾一件小衣服)。也可以用一個夾子夾一雙襪             子,而不是夾一隻襪子。

15、大的衣服,可能需要2個衣架或者褲夾來解決問題,也同樣道理,搭建腳手架讓孩子自己明白,學會處理問題。比如:被套、浴巾、床單等等。

16、根據天氣的好壞,讓孩子學會判斷衣服應該晾在陽台外麵還是裏麵。同樣當風特別大的時候,衣服是不適合晾在外麵的,或者晾在外麵要用夾子進         行加固。在進行活動的時候,還可以根據當前的天氣狀況進行擴展描述:天氣看樣子要下雨了,我們外出就要帶傘。現在雖然沒下,但是過會兒很         有可能要下雨。或者今天太陽很烈,我們出去衣服可以穿少一點等等。這種根據天氣變化而進行自我調整的活動,我個人覺得非常值得嚐試。因為         這種變化是動態的,也是今後孩子麵對生活,有著實際應用意義的。在這個活動中,也可以讓有能力的孩子學會看天氣預報,根據預測來判斷如何         晾衣服。

17、衣服用衣架架好以後,讓孩子晾到晾衣杆上。我們可以抱著孩子晾,也可以讓孩子想到用板凳,或者用晾衣叉。可以一起晾,也可以你一件我一件         交替進行。

18、使用板凳的時候,讓孩子明白如何小心的站在上麵。要踩在凳子中間,避免站在單邊。孩子站在凳子上,你可以扶著他,自言自語地說:站在凳子         上有些危險,邊上最好有人扶著。同樣你站在凳子上,可以故意晃動身體,做出站不穩的姿態,同時發出誇張的語調,讓孩子想到扶著你。

19、同樣可以讓孩子明白,有些凳子不太牢固,不適合站人,容易摔跤。有些凳子太矮了,需要換高大一點的凳子。

20、晾衣服的時候,一不小心把衣服掉在地上,或者掉到樓下去,讓孩子想想怎麼解決。衣服撿回來的時候,要讓孩子學會看看衣服,是否髒了,是否         需要重新漂洗。

21、如果孩子大了,能力很強,就可以告訴孩子,很多衣服不能用太陽暴曬,需要陰幹,讓孩子學會區分。講實話這個是很高階的功能,我們大人有時         候都未必能夠完全區分。

22、洗衣機甩幹的衣服,一般直接可以放在沙發上。我們可以把所有的衣服全部用衣架褲夾晾好,一次性拿到陽台上去晾。這樣可以每次活動做到有變         化,尤其是冬天,半開放式的陽台就更需要這樣做,因為陽台上有風,比較冷。

23、把衣架褲夾提前做好設置,這樣衣服晾到一大半的時候,會發現剩下的衣架褲夾和沒晾的衣服很不配套。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已經晾好的衣服重新取        下來,調整衣架褲夾,從而把所有的衣服合理的晾出去。這個要求對我們的孩子而言是個比較難的挑戰,我們可以自己邊做,邊自言自語把要點說          出來,讓孩子明白原來晾好的衣服可以收下來重新進行調整。

24、           ……


       當然,我們又要進行強調,所有的活動細節,都需要以RDI的模式進行,也需要根據孩子的能力進行選擇,一次選用若幹個元素。重點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是在教會孩子如何晾衣服,而是讓孩子學會動態智能,讓孩子的每次活動進行變化,以放慢速度、多頻道溝通、腳手架搭建、間接影響甚至通過情景回憶等途徑來實現RDI的本質內容。我們的大忌是為了任務(技巧)而放棄了與孩子的鏈接、溝通、合作、變化。


       孩子能力強的,家長RDI學習比較深入的,可以多設置一些挑戰來實現間接影響,孩子年齡小能力還弱的,可以多一些協作、腳手架搭建。總之,所有的元素要適合孩子的能力,要符合“邊緣” 1的操作概念。尤其是一個元素多次進行的時候,常常需要嚐試撤退腳手架,“邊緣”-1,“邊緣”,“邊緣” 1這三者之間的應用,需要靈活掌握。


        大家有好的想法務必留言,我們一起探討一起學習!上次RDI洗衣服,琪琪媽留言可以放一雙鞋子,讓孩子自己判斷。我覺得是很好的點子,我在最近的活動中已經加入了這個環節。RDI集思廣益,沒有人可以吹牛說自己做的很完美了。RDI活動隻有做的更好,沒有最好。

        下次我們一起來探討收衣服折衣服。




腳手架 , 洗衣機 , 水龍頭 , 衣服 , 滾筒

相關帖子:

RDI洗衣服【轉載】洋爸: RDI活動,洗衣服 ...

倒序瀏覽共有3條回複


沙發翀媽 5 天前

思路清晰,條理縝密。增加內容1、17點中,晾衣服一般就是用到晾衣架,假如說我們製造家裏的晾衣架不翼而飛的情景,孩子如何選擇?2、很多衣服可以機洗,但是有些衣服必須手洗,手洗的一種可能性就是如果晾在陽台內,水會滴答滴答的掉,會摔跤?鞋子會踩濕?讓孩子思考解決!3、當我們發現陽台內外曬不下我們已經洗好的衣服褲子,床單被套,家裏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曬?桌椅等等都是可以借助的道具了。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Anan文章]CCPT: 孩子如何超越重覆和固著呢?

CCPT: 孩子如何超越重覆和固著呢?

我在講座,帶小組和回答家長問題時,發現重覆和固著行動一直是自閉症家長最頭痛清單中的首幾名! 孩子的重覆和固著令家長相當辛苦,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多,並且在社會交往中亦帶來家長許多壓力,而這些“行為”因為是認出自閉症的重要因素,家長對它們實是感到逃又逃不掉,禁又禁不甩,引起家長許許多多負面情緒,甚至慘痛記憶,也是常見。

我的孩子以前也有令我非常頭痛的固執和重覆,現在各樣都減少了,實是要歸功於RDI和CCPT(非指導式兒童為本遊戲治療)的強大力量。

仔仔喜歡摸牆,開關門,寫ABC 123文字等等。以前我用行為為本那套來“處理他”,根本沒效果。之後每次他一有這些表現我就火大了,發展到後來一就是罵他阻止他,一就是無法可施由他玩過夠,我自己走到一旁沒眼看! 還告訴自己,這就是自閉症囉,沒就不叫自閉症。表面看似無奈接受,其實一直是心中的痛,完全不知怎樣算。

後來我遇上了CCPT,它是最早令這件事情變得可理解,有希望的。當我向劉老師(CCPT專業課程的老師)學習課程時,我的理解是原來不止被診斷為自閉症孩子會有重覆做同一件事情的表現,一些受困擾的一般發展孩子也會如此,困擾越深,重覆就越多需時也越長,而藉由這些重覆的行動,孩子在特別遊戲時間中,因著治療師或家長的同理接納和陪伴,內在混亂的思緒得以疏理。而當內在需要得到滿足,孩子就會減少重覆的行動,會變輕鬆了,變得有力量去探索其他玩法或與人加多互動。

我自己一直沒有正面去看待過這些自閉症徵狀,我一向視它們是洪水猛獸,是擄去我孩子社交動機的罪魁禍首,是厭惡的,要禁止的行動。這個新的認識讓我重新審視我的主觀: 從來我只著眼它們對我的壞影響,我有沒有從孩子的視覺去看過呢?

我再深入了解時,發現自己有時心煩意亂,也會無意識地做一些重覆動作,例如在紙上亂畫,不開心時,洗碗,收拾整齊一些物品,也會令我平靜下來。

於是,我開始去明白何為重覆,自我刺激等行動。我閱讀到一些年幼時被診斷為自閉症的成人寫的書,原來,這些我視為可厭的行動,對他們來說,能滿足一些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絕不是我作為外人看起來那麼毫無意義,怪異的!

這個新視覺隨著我學習CCPT時,看到不少案例中,孩子藉著這療法的陪伴,能從個人重覆行動,成長過來,得到確定。我感到非常感動。

在唸CCPT專業課程時,我和我家孩子進行特別遊戲時間。我反省到,以前原來一直用不耐煩和沉悶的態度來對待他的重覆。我內心超級渴望他去玩其他玩具,不要再開關玩具屋的門了!我超渴望他和我互動,玩! 但原來這正正有違了非指導式的真義。當我帶著質疑的眼光,我的陪伴就缺乏了無條件接納這質素,所以一直我的陪伴原來未能達到它的威力。

於是我放低了我的偏見,全心全意以CCPT的心法回應(註: 明白讀者可能很想知道怎做,但實在不是一篇文章能講述的,親子遊戲治療法起碼也要6-10節不等的深入學習,因為每個家長和孩子都不同,細緻處必須錄影和親自指導),後來奇妙的事情發生了!

在大概5節我和囝囝的特別遊戲時間後,在我不斷在回應他重覆寫字,開關門等行動之後,他,開始了象徵性遊戲!!! 我想,讀者若是和我有相類的經歷的話,一定會深深明白我的喜出望外! 以前他在傳統訓練下練過象徵性遊戲,但毫無寸進,他更被認定為患有非常核心的自閉症,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沒有抽像思維。但現在,他分派了角色讓我扮演! 他就像一個小導演,我就是那個跑龍套的,導演要我演什麼就什麼(指在特別遊戲時間內)。他陸續把日常在學校的不快經歷演出來,只不過我就演成了被罵被罰的學生,他就是有能力罰人的老師! 還有許多他自己從生活經驗玩出的不同情景。我實在是快樂得無以復加,原來他不是那麼自閉! 原來在合適的介入下,他能自我突破! 無論RDI或CCPT理論中所支持的思想-人是渴求成長,並在適當的陪伴,正向的關係中,可以突破一些障礙的-我正在親身經歷。在CCPT學習中我同時進深了RDI專業學習,雙管齊下之下,我的孩子減少了許多重覆和固著的行動,他變得更快樂,自信,說話流利了,學習動機加強了,在遊戲時間和日常重覆的行動仍有時出現的,但,我已不再以異樣的眼光看待之。我視之為一種需要,前題是不會傷害自己和別人,在自己私人空間中我都讓他滿足並加上我的接納和陪伴。於是,以前出街一定要走的路線,一定要撘的車,在升降機內一定要按到按鈕等等都改變了,他在特別遊戲時間得到了的亦同時是適應限制,接受第二選擇(當然RDI在自我調節,抗逆力,彈性思想等等也同時發揮功效)。於是,我的生活終於能成為有質素的生活了,他也快樂多了,我們關係也變得更親密。

所以我很想把我過來人並專業知識下得到的智慧傳達給家長,還孩子一個空間做他自己,他就更有力量在有限制的環境下自我調節和控制,甚至,他要重覆和固著的需要也減輕了。其實,重覆和固著與焦慮和安全感非常有關,你想想,一個人在焦慮和安全感缺乏下,唯一的快樂和興趣都要被否定甚至是禁止,他會成長得起來嗎?當然,傷害自己和別人的重覆是不被容許的,所以CCPT和RDI都有設立限制的部份,還佔很大的重要性! 所以說,CCPT和RDI都鼓勵家長要跟治療師和顧問去好好學習,不要看了一些分享就土法錬鋼,這是不成的,因為每個孩子的程度困難徵狀生理心理都有所分別。但,若看了文章,你看到了原來是有出路的,一直失敗的原來是方法的錯,不是孩子的錯,每個孩子都能力進步,那我就非常滿足了。我是如此確信,並真實發生在我家,也發生在許多我所支援的家庭中,關鍵只在於家長是否相信,是否願意改變自己的介入方法和溝通互動模式,是否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是否有耐性澆花加養份曬日光然後耐心等待這一棵小種子開出花朵!共勉之!

[轉載務必列明出處。查詢RDI個案(香港或遠程)諮詢服務及家長小組: andrea.ng.rdi.hk@gmail.com
http:// rdihk. blogspot. hk]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Anan文章] RDI 活動 - 從邀請孩子開始

[我所使用的是最新的RDI心法(2012,15,16Dr.Gutstein都有重大更新),要是你聽過或現在應用的RDI仍用獎罰,那,不再是純粹RDI,是偏離了的RDI,請注意]

RDI 活動 - 從邀請孩子開始

我教家長時常遇到一個情況,就是,“孩子不願和我做活動怎辦?”,“不說做完有玩的食的他就不來! 那我怎樣交功課給顧問?”

這狀況我自己經歷過,在我教家長時也常常遇上。

記得RDI的好處是什麼嗎?主動性,自發性,與家長建立關係。

若你的朋友說: 你來和我玩,我給你xx元或買你什麼作獎勵,你覺得,你會交到真朋友嗎?我教家長時這樣問,大家都說,不!

朋友關係尚且如此,為何親子關係我們會如此對待?

要找它的源頭,又會回到行為主義的種種問題,這次我就不詳細討論了。

我想上述的解釋,足以令大家明白到,關係,不能以獎罰來發展的。

所以,跟我學RDI的家長,我總提醒他們,功課,由邀請開始就要應用RDI心法了。即是,放下威迫利誘,放下命令式態度,放下期望(哇我預備了這許多你不合作? 哇你知我花了幾多心力才來到學RDI?你不來?)。對不起,我常告訴家長,若老方法成功,你們不會找上我這RDI顧問,對不對? 若老方法不成,你仍在用,你會達到你真心想要的主動性,互動協調交流等等嗎?

當我把家長的誤區說通了,家長就開始改變。以前,都是著眼完成了什麼啦,孩子有沒有望住啦,有無有暴走啦,甚至乎,家長基本不相信不罵他叫他命令他,他會來! 現在,在我再三保證下,每個我介入的孩子,都做到主動來做活動,還慢慢變成邀請一下就很快過來囉!(哈,我的孩子現在不用邀請他,他到晚餐就拿蔬菜來跟我一起切!)

家長都覺得超神奇,對某些家長,完全無法相信的事發生了!為什麼呢?

有次家長教學中,我把實習家庭的影片向家長分享(已得實習家庭同意用作內部教學用途),我說你看看,實質家長等了多久孩子來活動呢?(這片段是介入的初期,媽媽以前仍是用老方法讓孩子來互動) 其實,只是一分鐘有多。我告訴大家,原來家長感覺上已過了5-10分鐘,大家看到影片中家長超坐立不安的,很擔心這樣純粹的邀請孩子不會來(大家見到到自己的影子呢!真感謝家長願意分享視頻)。但大家見到影片中,她非常意外的發現,他來了,還放下了心愛的地鐵咭片,去做一點不吸引還有點害怕的合作批梨子皮活動。

家長問我,是什麼魔法會造成這樣美好的結果呢?

這魔法叫RDI的“慢下來”的心法,及,一顆願意放低老我,願意嘗試的心。

當然落實怎樣做每個家長需要個別指導,我會從他們拍攝的錄影中,分析孩子未能受邀的原因,再引導家長去調節,詳情很難一一闡述。但我介入過的不論年歲,自閉症障礙多深的孩子,在恰當的RDI介入下,在家長的互動交流都進展了!有些要長時間些(如我另一文章述說比較困難的孩子如何介入),有些短一些。其實,關鍵往往是,家長是否相信! 因為以老方法介入了太久(尤其10多20歲孩子的家長),要把思想心態轉過來特別不容易,但,我也特別欣賞這些家長,願意尋求老方法以外的方法,願意改變自己,這份巨大的愛就是關係的基礎,成長的原動力了!開心能找到RDI,讓我可和受自閉症影響的兒子重新連結,也幫助了許多自閉症下原本感到沒出路的家庭。大家加油啊!

[轉載務必列明出處。查詢RDI個案(香港或遠程)諮詢服務及家長小組訓練: andrea.ng.rdi.hk@gmail.com
http://rdihk.blogspot.hk]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33543343399228&id=897831963637034

2016年5月13日 星期五

[Anan文章] 間接影響和直接影響例子

RDI - Indirect Influence 和 Direct Influence
間接影響和直接影響

昨日在家不覺意用了間接影響,難得囝囝明白啊,開心他的動態智能又進步了!

事緣晚餐了,我煮好菜出來,老公和囝囝都有位坐,但我的位沒有椅子,椅子在他倆後面我取不到,但兩個人都沒意識要替我放椅子。

以前,可能我就直接說: “囝,攞我張櫈嚟啦!” ( “囝,把我的椅子拿來。” )這就是直接影響。

昨天,我用了間接提示,“喂!我唔開心呀” 就望著我囝囝。 (這就是間接影響)

他望著我呆了呆,我望著他,又望著自己,又望著他背後的椅子。(這是非語言溝通)

他就自動搬椅子放在我前面啊!

好開心!

其實我們生活中很多時人們會應用間接影響,尤其不少女生。學懂這個真很重要,長大不怕沒女友啦(笑)!

[轉載務必列明出處。查詢RDI個案(香港或遠程)諮詢服務及家長小組訓練: andrea.ng.rdi.hk@gmail.com
http://rdihk.blogspot.hk]

2016年5月12日 星期四

[小組課程] 新RDI入門班-家長體驗式小組簡介

新RDI入門班--家長體驗式小組 

「關係發展介入法」(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簡稱RDI)是由史提芬.葛斯丁(Steven E. Gutstein)博士於九十年代集合了二十多年的研究結果研究出來,是用於自閉症人士的創新介入方法。它針對自閉症的核心問題,讓家長學習如何與孩子建立引導及分享式關係,發展孩子的「動態智能」,包括彈性思維及解難能力、與人經驗分享、自我反思及增強抗逆力等。

由於葛斯丁博士一直努力不懈發展這方法,他於2012年前後曾大幅更新內容,以致於2000年出版的書及手冊(有中譯本)已完全不再應用,更於2015年發佈了新RDI 2015. 新RDI的特色是更針對家長(而非孩子)的引導心法和技巧,不使用獎罰制度,也不會把互動溝通眼神交流等拆分為“技能訓練”。並且新RDI能應用到任何年齡和程度的自閉症介入上。本課程會介紹新RDI的精要,並分享講者豐富的諮詢經驗。

(想了解RDI請看 The RDI Book (amazon)或上 www.rdiconnect.com 註冊戶口以閱讀內聯網資料)

查詢開班或自組開班可電郵: andrea.ng.rdi.hk@gmail.com

內容:

- 了解自閉症的核心障礙 
- 初步了解動態智能及如何重建親子的師徒關係 
- 如何透過與孩子一起進行家居活動,以刺激動態智能的發展

小組形式:

- 短講﹑討論﹑堂上練習及錄影親子日常互動片段 


詳情:

對象: 任何年齡及障礙程度的自閉症孩子父母或主要照顧者 (不設托兒服務) 

費用(原價): 港幣$1,200/每位 
(現優惠價: $600/每位)
*夫婦一起報名($600/每位再9折)
(低收入人仕可查詢折扣優惠)
(出示住址證明為低收入居住環境居民,並完成家課要求,可於課程完結後獲發還一半學費($300)。)

學員要求:
-有攝錄設備(如智能電話,小腳架)並能上傳至youtube(非公開)或whatsapp. (所有錄影只用於學習,顧問絕不會未取得家長同意下分享錄影)

-認同RDI理念: 改變家長溝通及互動模式以引導孩子發展及成長,有改變自己的心理準備,以愛與接納態度教養孩子

-有時間和孩子以RDI心法互動,積極參與討論及在家拍攝交功課

-----
查詢開班或自組開班可電郵: andrea.ng.rdi.hk@gmail.com

------
一般開課時間為平日上午,每節兩小時,每星期一節,共3節
時間: 上午10 - 中午12時
地點: 元朗西鐵站附近屋苑會所房間

導師: Andrea Ng 吳少霞女士 (RDI顧問[2016年10月畢業],非指導式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師[劉雪霞女士教授之理論課及實習課,小組遊戲治療理論課,遊戲治療督導小組]),中國上海雅恩機構大中華自閉症顧問,主持在線分享會及家長論壇,曾於不少機構主講相關講座,廣受好評,自閉症家長)
Facebook頁: 
Anan分享rdi及遊戲治療及自閉症家庭介入方法
https://www.facebook.com/Anan分享rdi及遊戲治療及自閉症家庭介入方法-897831963637034/

(若小學停課,課程當天亦會取消,會另約時間補課。個別補堂恕未能安排,感謝諒解。)

(錄影片段安排: 家長可選擇只向顧問分享影片,或與小組家長分享。所有小組成員必須尊重私隱,不可向小組以外人士透露或分享,感謝合作)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RDI原文翻譯] 正考慮RDI嗎?

正考慮RDI嗎?

作者: 蘇西蒙斯 (Sue Simmons) 2016年4月29日

這篇文章最初發表於春分家庭諮詢博客頁面上 (Equinox Family Consulting blog page)。

如果你是希望主領自己孩子的自閉症療法的父母,而你拼命想在家裡感到勝任,並且你不想把你的孩子轉給別人,而你就被晾在一旁,那麼RDI個案諮詢就很可能是你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RDI個案諮詢怎樣幫助你和你的家人?

你會完全明白究竟為什麼你每天的生活是如此具有挑戰性的,究竟自閉症如何從你奪取了你的孩子,而我們將如何有系統地扭轉這情況。

你將有度身訂造的路線圖,而最終會你才是掌舵者,減少失控行為,讓你享受一個更和諧的家庭生活。你最終將感受到與孩子同步,並在問題發生時知道如何處理。你將會感到驚訝,當你看著你的努力帶來孩子在社交和情感上的成長。你將有一個了解你的挫折,經驗豐富,訓練有素的教練(RDI顧問),她/他已經歷了極端的挑戰,並已從懸崖邊緣帶回許多現在充滿感激的家庭!

我的介入家庭每次都告訴我,其實家長培訓的頭幾個月是有利於所有家庭 - 不只是那些在自閉症掙扎的家庭。這是千真萬確的。家長培訓恢復健康的親子活力,從根本上重建一個家庭的結構。

正如在健身房有一個教練是相當有益的,在你的身旁有一位認證RDI顧問也是一樣。所有的父母(包括一般父母)都覺得他們的家庭活力在某時刻開始失衡了。然而,當你處理神經發展障礙時(還包括專注力失調ADD/ 過度活躍 ADHD),畫面就變得複雜得多。無論你是多麼博學,耐心和充滿善意,養育一個有神經發展障礙的孩子,是會讓父母感到絕望和無助的......這絕不是你的錯!

相關閱讀:RDI讓家長安心和充滿信心

循序漸進的學習和技能培養

每一項的在家長培訓學習到的 - 無論是理論或實踐 - 是循序漸進的。家長開始清楚自己的處境,它是怎麼來的,並我們可以如何作為一個團隊,把船駛回正軌。我們將共同應對生活的許多方面。僅舉幾項...放慢家人的日程,了解你的養育風格,父母和孩子的長處和障礙,處理家長的自我照顧 - 所有都是讓父母向著一致的目標而進發。挑戰變得可以理解 - 而解決方法帶來積極的改變。這階段的家長培訓如指南針般設定了正確的方向,第三方(註:指RDI顧問)的支援是非常有幫助的。

賦權父母 成功管理

那麼,下一步是什麼?一旦這條船(註: 指家庭)已向著正確的方向,我們顧問的目標是把掌舵直接放回船長(註: 指家長)手中!你還記得嘉年華遊戲“打地鼠”嗎?當你“打地鼠”只會令兩隻地鼠彈出?焦急的兒童,壓力爆炸的父母和自閉症三者混合是足以進任何人到懸崖邊上。我引導設定優先次序,並學習如何把設定與孩子清楚及一致地執行。激烈並具有挑戰性的行為和不健康的方式得到解決。家長學會了當他們的孩子不合作時,如何管理遊玩時間,節假日等緊張的情況。到時候,當這些雜亂項目從列表劃掉,家裡的船就回到正軌,家中重見天日! 下一步,父母學習如何與孩子進行簡單的家庭活動。曾害怕回應父母互動要求的孩子,開始體驗信任和勝任感。當孩子體驗勝任感越多,他/她就越積極參與,與家長進行互動。這就是當父母自己覺得有信心能夠引導自己的孩子,並當事情不如所願時已掌握到可做什麼的“魔法時刻”!

在這個階段,家長們會學習放慢自己的腳步溝通和保持“只快一步”(one step ahead)來引導他們的孩子。他們學習放大非言語交流,從而增加孩子的基礎社會參照,並建立自我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解父母和他人的情緒狀態。 總括來說,這一階段,家長培育了堅定而充滿愛的環境。畢竟,我們的目標不僅是讓船有秩序,而是最終,以讓你的孩子成為自己的船的船長為目標!無論是面對面,通過電話或視像,所有這一切都只發生在幾個月的過程中,並且是在家庭應付的速度中。在這期間,家長的“功課”會帶領他們向著快樂和健康的家庭生活前進。以上這些都只是描述到一小部份而已!


關於作者:

作為診斷為阿斯伯格綜合症(Asperger, 屬高功能自閉症)孩子的父母,蘇經歷的心痛和無奈於你並不陌生。她與2002年以來受災自閉症家庭工作過,開國第一個自閉症譜系(ASD)支持組Kawarthas後。從那時起,她已經花了無數時間幫助處於危機中的家庭,支持特殊教育。她曾是卡沃薩松嶺區教育局的ASD團隊志願者和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成員。 2006年,蘇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RDI中心開始與心理學家博士Dr. Gutstein(註: RDI創立人) 和Dr. Sheely培訓,成為認證的關係發展干預(RDI®)顧問。她成功地每年重新認證至今。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ANAN文章] 解說 RDI 經驗分享

解說 RDI 經驗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經驗分享係最新研究所述自閉症的核心障礙。受自閉症影響(ASD)人士和一般人相比,比較難分享自己的經驗,感受。因為他們的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和一般人不太相同。簡單來說,一般人記憶一件事會包括氣氛,感受,別人等等,但ASD人仕可能對環境未必敏感未有興趣,可能會較集中在某些他們特定注意的事上。例如一齊去遊玩,大家能記得食了好味道或難吃的食物呀,開心不開心呀,但ASD朋友可能會在意撘了幾多號巴士,或留意那部升降機的特別之處(不過要謹記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就算ASD朋友每人都不一樣)。即他們所記得的比較缺乏了自己的經驗,所以沒有相關記憶,亦難以與他人分享相類的情節,這也是為何他們難以與人交流的原因之一。

要回應這個部分,RDI是十分強大。RDI很著重經驗分享,而其中,父母如何和ASD孩子說話,說什麼,怎樣說,也會阻礙或引導ASD經驗分享方面的發展。

近來囝囝也多了不少經驗分享的時刻,努力持續做正確的事是有成果的! 有次他在玩馬騮架時,就想起上次和一位朋友仔一齊玩,他還不願但肯請他吃了自己好喜歡的小食。去了某地方,他記得一件趣事和我分享。這些都是我以前以為沒可能發生的,因為以前他最集中注意的都是靜態的和物件,人事和感情好像接收不到。

RDI的 Dr. Gutstein近來提到,其實ASD孩子和一般孩子一樣天生是有很多能力。只是他們的 growth seeking (尋求成長)的動機和能力不知怎樣受損或受阻。只要父母或主要照顧者能成為適切的引導者,這些部分就能發展出來。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如砌積木般逐樣訓練訓練訓練。隻要改變教養和溝通模式(RDI這部份的心法和方法真係好出色,大家可跟RDI顧問逐步學習和掌握),能力就自然發展出來。

共勉之。

[ANAN文章] 進入孩子的世界-轉轉燈篇

進入孩子的世界-轉轉燈篇(更新)

其實我們常用“固執行為”來理解孩子的表現和行動是大錯特錯,這想法不單不能真正改變孩子的行為,反而容易因此令親子關係疏遠。我們可先放下一般人的眼光,進入孩子的世界,用他的眼睛和心看看,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有時,停下來,跟孩子視線,你會知道他愛看什麼。以前囝囝當常望著一些東西(當時他還未主動表達,語言也落後很多),後來,我觀察後,發現佢愛看剪髮型屋前的轉轉燈。

初初我第一反應也是阻止,但,很快已發現越拉他走他越想看,每每會特意走過去,站著看很久。

於是我反省一下,是否只能阻止他,是否只能選擇常常和他衝突呢?

於是我改為和他一齊看。因為他我才發現,原來一條街上可以有上十個轉轉燈! 什麼款式都有。於是我在他看的時候會和他談燈的顏色,形狀,花紋,轉的方式。以前教他花紋他是毫無興趣,用這個教他,他不知多喜歡,什麼格子,斜紋通通學會,並會一一畫出來。

我還和他把去某舊商場參觀轉轉燈。過往他沒什麼自己想要做什麼,被動就是他令我最頭痛的地方。但,他變得會主動要求去商場,要到不同的層去看轉轉燈。我當然捉緊機會,有時扮聽不懂,讓他表達得更清楚才去,這個動機讓他不停自然地反覆實際練了很多的語言表達!

我更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他完全被動,而是我總要他跟我學這學哪,去這去哪做訓練,我有沒有停下來好好了解他想做什麼,他的興趣是什麼?我以往就被“固執行為”的標籤影響,常常否定他喜愛的一切,阻止他做這做那,他自然沒動力沒心情。當我改變心態以後,
他快樂和主動多了,也更願意配合我想他做的事情。

囝囝畫了很多轉燈,又是自然地練了塗色和小手肌啦!我又順便教他剪貼,剪出來用膠帶貼在牆上。之後他又發現,轉燈會熄,會關舖,沒電,於是又研究幾點鐘開門和關門,我又趁機教他時間。然後他開始對髮型屋有興趣,我就等他觀察髮型師如何剪髮,他還試過角色扮演幫我剪髮,這就是想像遊戲囉!

後來,他對轉燈已沒興趣,轉玩其他東西了。我也發現他,根本不是“固執”,他也會悶,會轉興趣,只是過程比一般人長一點,其實也是一種研究精神啊!

所以孩子的“興趣”我們是不是要每每禁止呢?是不是因為有點麻煩或奇特就否定呢?(當然尤其初初常常一見轉轉燈就站著不走確是有點不便)。當我們願意進入他的世界,你會發現其實都有其有趣的地方,再用這引子,來引導他對其他事物的興趣,也往往事半功倍。而當孩子被明白和接納,親子關係更好,他也相對較易接受他不喜歡的事(例如陪我行街買東西。)其實,這一份尊重和接納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一個快樂的孩子,學習也更容易,情緒也更穩定,也更有力量面對困難和挑戰。

共勉之。

---
以下為一家長提問及我的回答:

我兒子特別愛看空調,無論室內室外,無論轉與不轉,每每看到便對別的不再關注。趁機教了形狀顏色轉動與否,數數,畫空調,品牌,但持續了一年多了,現在我已經無計可施,浩晴媽媽我接下來改怎麼做?,

答:

媽媽好捧! 已經抓著機會來教導他。 但是,教的內容似乎比較集中在認知上。 我們可以由RDI用的經驗分享概念。

 1. 感受: 你好喜歡這空調呀,媽媽也喜歡/不喜歡空調,因為(講你的原因) 
2. 描述五感: 哇空調好涼呀,好舒服呀。 哇好冷,凍到皮膚都起雞皮(可讓他摸) 
3. 趁機分享一些概念: 哇你看,我一頭汗,吹了空調,好冷會發抖(做動作)。要先拿紙巾/毛巾抹汗,才吹空調。要照顧自己健康。  哇,你看這遙控製(如在家空調),上是冷,下是暖 (不過平時要收好空調遙控)  

以上媽媽最好進入孩子的視覺,分享時要加點熱情,自己暫時都愛一愛上空調,然後用熱情的態度,緩慢按孩子程度分享。當然不是一下子全都講他吸收不及。  當然,雖然我們接納他的興趣,但前提是他不要阻礙人,要有時間限制,例如先商量好看多久。這個設限的技巧,詳細要之後分享遊戲治療溝通法才講及。  看看以上能否給你一些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