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RDI - 家長堅持改變自己,才是改變ASD核心障礙的不二法門

RDI - 家長堅持改變自己,才是改變ASD核心障礙的不二法門

近來又有一直應用RDI的家長告訴我,孩子進步了!
以前,家長帶這位孩子外出是極為頭痛的事。孩子十分容易緊張,對環境變化非常敏感,有些地方小時也不願進門也試過,坐下十多分鐘就要離座。要吃完一餐飯,必需要帶手機讓他看著才成。

自從進行RDI介入之後,孩子各方面都有所進步。近日家長告訴,有次往連鎖快餐吃早餐,由於太多人,爸媽分別去收銀和取餐處排隊,就叫孩子先去找位子。孩子不但成功找到位子,讓大聲告訴媽媽找到了,並能坐位子上等到家長取餐回來(最少也五分鐘有多了)。家長感到非常開心。

認識這位孩子的其他ASD家長眼見這孩子一年比一年進步,總以為是吃了什麼,訓練了什麼。這次又問,這家長為孩子做了什麼特訓啦!

其實家長基本沒有針對這件事做什麼訓練,只是依照RDI原則來每天和孩子相處。也因孩子要上全日的學校,基本上RDI設計活動也做得不算很多啊!所以家長自己也覺得很奇妙,也有時會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例如:「長大就沒事了!」混亂了視線,而不知道這都是家長應用RDI心法到位的功勞!

只要仔細了解家長對待孩子的溝通模式,就知道其實家長下了很大的功夫。過往家長常處於「解決問題」的模式,孩子負面情緒一上來,家長就急著找解決方法。經過顧問指導後,家長已大部份時間能慢下來。並且過往因急著想孩子與人交流,所以總是問孩子許多問題。學到經驗分享式溝通後,家長已沒再拙拙逼人,孩子反而願意主動交流。林林總總的改變不能一一羅列。就是因著家長的努力,以為無望的孩子,突破了障礙,一點一滴在進步,讓別人刮目相看。

其實我們應用RDI在處理的,是核心障礙,就好像一位久咳不退的病人,吃什麼都治不了咳,但找到病源處理好,咳嗽就不藥而癒一樣。若總在表徵問題上花心思,傷腦筋,往往時間金錢精力都花去,都得不到良好成果,更因挫敗而漸漸失去希望。但若願意相信和理解RDI的原理,積極實踐,不疾不徐,但堅持去做,反而沒有針對過的表徵問題,慢慢見到成果。所以家長心態是RDI介入成功與否的最重要因素。各位路上的朋友,無論孩子障礙如何,只要我們抱著堅持的心態,不斷向對的方向努力,成果會慢慢顯現的,加油!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Anan原創文章-為活動加入變化-化重覆為學習的契機

Anan原創文章-為活動加入變化-化重覆為學習的契機

重覆又重覆地做或說同一件事,似乎是家長面對ASD孩子其中一件最棘手最頭痛的事。之前也寫過不少文章討論過這點,近來仔仔也有類似的事,且讓我再分享一下怎樣化重覆為教養的機會吧。

不過首先家長要知道,重覆是ASD其中一個很常見的特徵,要是你的孩子這方面沒有很大困難,那麼要恭喜你,他的ASD很可能在這範疇不太強烈地影響著他。但若你的孩子這方面比較困難的話,我也要提醒家長一句,這就是他們的特色,不要掉以輕心,以為短時間很快就能立刻搞定; 不過也不要過份灰心,這部份也不是全是負面影響,我們可用有效的介入來幫助他們。

並且也要先說一句: 每個ASD孩子不同,情景也不同,看文章時要好好消化,不要土法錬鋼,搬字過紙啊!

近來孩子愛和我玩一個"扮恐龍吃媽媽"的遊戲。開始玩時自然十分開心,哇,他來找我遊戲啊!太捧了!開始懂社交,享受與人交往了!可惜我實在開心得太早了,一次兩次,很開心很投入: 三次四次,還可以啊; 五次六次,不是吧,又來? 七八九十……到幾十次,夠了啊!我不想再玩啦!何時才會完啊!要知道他們玩的方式單一,又慣常想玩到一模一樣,要重覆這麼多次(尤其是每次都要扮死),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但是要是我悶了煩了只拒絕他,又好像令他減低與人互動的興趣。所以我就想到把RDI的心法: 加入變化,融入到恐龍遊戲之中。以下是一次想法給大家參考參考:

。速度:「死」[註:扮死] 得很快,或很慢
。距離:跑到老遠才「死」,又或「死」在他上
。突發:「死」而復生突擊他,「死」一半,拉著其他人,例如爸爸,一起死
。時間:「死」很久也不動
聲音:安靜地「死」,很吵耳地「死」,一邊唱歌或哼音樂一邊死
。其他:交帶『身後事』才「死」
。交換角色:早他一步吃他,輪到到他扮「死」;和他互「咬」
。加入條件:要在「剪刀石頭布」遊戲贏了後,我才肯扮「死」

可能正閱讀此文的你有更多更好的主意!歡迎提供和交流啊!

自從加入變化之後,我擺脫了重重覆覆沉悶非常的互動了!當然,不是說他一下子就能轉化他的障礙,但起碼我自己不會被悶壞了,而我也發現他並不抗拒我加入的變化,有時也會覺得蠻好玩的,兩個常常笑作一團。所以我常說,在培養孩子的動態智能時,家長的動態智能和創意思維往往反被鍛鍊了(笑)。各位,加油啊!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轉貼:給孩子一個關於他、她及它的故事……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168954656572883&id=165001973634828&_ft_=qid.6491905367630275546%3Amf_story_key.-7909638669614065944%3Atop_level_post_id.1168954656572883%3Apage_id.165001973634828&refid=28&__tn__=%2C%3B

給孩子一個關於他、她及它的故事……  
趙國慧 
家庭支援服務中心輔導員

自兒子幼時起,我們帶他出席親朋聚會前,必會先在家跟他看看對方的生活照,介紹對方各人的名字及稱呼、他們各人的有趣故事及與我們的相識經過等⋯⋯有了這簡介,兒子未見對方已感到熟悉感與連繫感,總抱著期待的心情見面,要看看真人是怎樣的,更特別的是回家後有關那人的故事會繼續在我們日常的閒談間延續下去,多了的是兒子對那人的觀察、感受、好奇甚至是關心:「我好耐冇見某某姨姨,不知她最近怎樣……?」、「你上次話某某姐姐剛升上中學有點不習慣,不知現在怎樣呢……?」⋯⋯
原來,兒子知道他們的故事,會自然地記掛他們的近況;另外,因在兒子心中一人有一個關於他/她的故事,他對每個人的樣貌也有印象,即使每次相隔了很久才再見面,他多也能逐一稱呼,故他在親朋中常被戲言他有“認人”的特異功能。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跟兒子分享家族中各人的成長故事及成長照片,因相信關係感情及同理心的孕育,需建基對對方真正的認識。有趣的是,就是這些零零碎碎的介紹,隨心自然的分享,孩子好奇的聽進心裡,自己湊湊合合,他對各個家人都充滿好奇,無論是在生的公公婆婆及舅舅、或已離世的爺爺嫲嫲或六舅公;無論是密切相處的爸媽及工人姐姐,或只間中相聚的姨婆舅公,甚至是姨婆的大女表姑媽,他都會很想知道他們的故事、他們如何成長?他們的個性是怎樣的?
有時談起一些親人的回憶如:「爺爺實在太慳儉,省吃儉用、搞壞了身體⋯⋯」兒子會沉思下後回應:「或許爺爺細個太窮,他害怕冇錢、所以甚麼也不捨得買⋯⋯」原來,聽聽說說、併併合合、潛移默化,兒子學會了「要明白一個人,可在他的成長故事中找到來龍去脈」。從孩子沉思的面容,帶點對爺爺憐惜的語氣,談起來像很想繼續在爺爺的過去中找到線索,去明白爺爺如何養成節儉的生活方式,我心裡暗暗欣喜,孩子自然地學懂了從對方成長的經歷及人生故事的來龍去脈去與人建立關係,他也體會到這樣可加深對對方個性的瞭解和體諒。我們更希望,他對家人的愛及尊重會由心而生,而不只是德行的要求。
原來,一人一故事可幫助人真正「看見」每個接觸的人,有了這些故事的種籽,人會自然想認識對方更多。亦因對對方這個「真人」有了脈胳,知道他們的故事,會自然記掛他們的近況,慢慢種下關係建立的幼苗。
即使地方、物件、活動也有他的故事,兒子個性較慢熱,對陌生的地方、活動或事情需要心理準備去迎接,他一旦心理上適應了,便會輕鬆自如,全情投入。
最有效幫助他心理上適應的方法就是讓他有熟悉感,這也是從說故事做起。
任何面對新挑戰的考驗如適應新學校、要考一個校外的評核試、甚或人生第一次去賣旗,我們也會給他一個他能力能理解的原因,並說說關於新學校的故事或與那活動相關的故事及趣聞,有了這度心理上的橋樑,孩子便有力量化解陌生的疑慮,最後,總能開開心心的全情投入。

2017年11月5日 星期日

轉貼-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

用鼓勵,經營班級精心時刻

【吳毓瑩, 吳淑禎/主編/陳書悉/本文作者】

在班級裡,除了口頭的鼓勵,我開始以身作則運用鼓勵策略,結合每天的聯絡簿,觀察每個人的表現,運用鼓勵語言「以文字」回饋孩子們。

當孩子有特殊表現或進步時,除了在聯絡簿上,我會以小卡片或名片紙鼓勵孩子的表現,我稱之為「愛語小卡」。

每個人都需要被看見,也渴望被看見,善用鼓勵也讓孩子注意到自己的特質,而孩子通常也會很期待收到老師的書面鼓勵。這可以從每天要求自己,至少以文字鼓勵一位孩子開始。

我從阿德勒的成長團體學習中,發現「鼓勵」有五種句型可以運用。以下以阿德及阿樂的實況為例:

1.肯定特質與能力:
你是個(正向特質形容詞)的孩子+具體行為描述。
● 例句: 阿德,你是個有耐心的孩子,花了整個晨間活動時間,自己一個人把廁所地板拖得乾乾淨淨。

2.指出貢獻與感謝:
具體行為描述+再說明此行為的貢獻。
● 例句: 阿德,你自己一個人把廁所地板拖得乾乾淨淨,讓進去使用的人都覺得好舒服,真謝謝你!

3.看重努力與進步:
描述表現的現況+具體觀察到的努力與進步。
● 例句: 阿樂,你今天的抽屜好整齊,我看到你犧牲了一整個下課時間整理,把書本物品都重新擺放整齊了。改變習慣不容易,但我看見你願意改變,並且整理得很好。

4.表示信心:
觀察孩子的基本能力、事件的難度+陳述對孩子有信心完成的客觀證據。
● 例句1: 阿樂,你今天的抽屜物品擺放得很整齊,要改變隨意擺放的習慣不容易,但我看見你願意改變,我相信你會越做越好。
● 例句2: 你已經複習完大部分的進度,所有習作的錯誤也都仔細訂正了,我相信你這一次考試一定會進步,老師對你有信心。

5.傳達接納與認可:
以肯定口吻,描述孩子具體的行為、表情與態度等等。
● 例句1: 阿樂,同學撞到你,我看到你很生氣,但是你選擇了好好跟對方說,不是先打回去或罵回去,你會用跟以往不一樣的方式處理。
● 例句2: 阿德,你看到同學們搬餐桶搬不動,不用別人要求,就主動過去幫忙,一下子就把餐桶搬到定位了。

鼓勵的五種句型,可以單個句型個別使用,或針對孩子的個別狀況運用多種句型靈活組合。

更進一步的運用,可以參考張英熙教授所著《看見孩子的亮點》(二○一三年張老師出版)。
.

阿德勒愛與引導在教育的實踐:12個幫助孩子發展歸屬、信心、貢獻的教育現場故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5280

.

2017年11月2日 星期四

[Anan 原創文章] 應用RDI於指導功課-續(三)實戰篇

應用RDI於指導功課-續(三)實戰篇

上一次分享過怎樣應用RDI 原則與指導功課之後,立即就有一位家長向我求助。她告訴我,孩子6歲後才開始寫字,小手肌很弱, 每天都不願意做功課。雖然現在仍在讀主流初小,功課量還不算很多,但已令媽媽給孩子疲於奔命,每天好像打仗一樣,又逼又催才勉強能夠完成。媽媽已學過一些RDI原則,為何仍未能做到我文中所寫的效果呢?

於是週末時我邀請了孩子和媽媽,讓我們一起做功課。首先我們得到孩子的同意,他需要完成功課才能玩他最喜歡的玩具,然後我們預備好文具及桌椅之後,就準備開始啦!

一位抗拒做功課的孩子,當然很難期望他立即坐下,乖乖即刻開始工作啦!孩子初時東看西看,東摸西摸,一時說自己很累,一時又說想玩兩分鐘玩具才開始(不過懂得表達這麼多,能力已很不錯啦! ) 不過這種拖拖拉拉的態度,自然就讓媽媽氣得七竅生煙! 當然慢下來的心法,媽媽當下就用不上了。

於是我立即示範如何「慢下來」。我先明白孩子的心情,「感到累」,「做功課很辛苦」,「寫字很不容易,很難」。同時也「設立限制」, 即是說他可以選擇不做功課,立即離開,不過想玩的玩具就不能玩了。若他選擇完成一行生字,就可以休息十分鐘,也可在完全完成後,玩他最愛的玩具。

經過幾個回合的同理他並設立限制後,孩子居然坐下來乖乖準備開始做功課了! 事實上由開始到他坐下,不超過五分鐘,花的時間真不多,但,媽媽却感覺過了很久。所以我常常提醒家長,其實我們實在太心急,也有時不敢相信孩子真的會願意。但原來只要把心法用得到位,再困難的也成的。不要很快就放棄,誤以為心法不成功不去用啊!

當他願意坐下來握筆,我自然大力聚焦,讓他得到認同和鼓勵。他,終於開始寫字啦!然後,我仔細觀察他握筆的姿勢,發現他實在用力不當,好像難以控制鉛筆。於是我再仔細看他的鉛筆,發現筆桿比較幼,筆身也很光滑,不易抓握。於是,當他寫了一行我們也大力聚焦之後(補記:我們一鼓勵他,他就笑得非常開心!媽媽後來說,每天做功課大家都在搏鬥,從來都只有吵鬧,這麼愉快只是第一次啊!),我得到他的同意,就試用筆套,又試用另一支較粗身的筆,他又願意使用,用上手寫得真的比較舒服。這也是撘脚手架,讓他使用比較易握的工具,就能事半功倍啦!

當他完成一份功課後,我們立即讓他好好休息,但事先在電話上調好在九分鐘後響鈴,讓他知道時間繼續來做下一份。他很開心很配合,時間到了就立刻自己關掉鬧鐘坐下預備開始了!媽媽說她從未試過看到他的動力那麼大呢!看到這裡,我要清楚說明,看起來,能玩十分鐘好像是獎勵,但是,孩子的動力却不是從這獎勵而來。以前媽媽也試過許多獎勵的方式,但完全不奏效。這次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應用RDI心法到位,孩子從自己主動去做中間得到成功感,撘脚手架也適切到他的程度,才能有如此美好的效果呢!

如是這在短短時間,孩子已完成了三份功課,中間仍是應到上述的心法要點。當然,孩子小手肌的困難,最好交由專業的職業治療師來指導家長如何能幫助他逐步增強和成長,不過,在有限的情況下,能盡力調節到他的程度,對他已幫助不少。

在做最後一份功課的時間,我觀察到孩子坐姿越來越歪鈄,口中又喊累了,但媽媽就沒有慢下來,反而把孩子的手抓得更緊,差不多是幫他寫了。孩子又走神,又在說和功課沒關的話題,媽媽仍不理他。我請媽媽這時停下來,深呼吸一下,我再示範一下怎樣慢下來。

我先用慢下來的心法,同理孩子,讓他把話說完。 然後我告知他,現在是功課時間。不緊急的事,我們做完這份功課,我可慢慢和他傾談。這就是設立限制。之後,他就選擇繼續先做完功課。我提醒媽媽,當快要完成時,也不要忘記繼續留意孩子的主動性,千萬不要急於一時又把責任扛於自己身上呢!

另外,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小手肌的困難讓他握筆姿勢不當,而導致他常常喊累。 由於媽媽開始時不明白不了解,以為是他找藉口不做功課, 所以對他就缺乏耐性。 後來我請媽媽學用他的姿勢寫字,媽媽這時就知道,原來真的寫兩個字,手就開始痛。 所以我告訴媽媽,長遠來說,要幫助他增強大小肌肉的發展, 而現在,就要多給他休息,教他按摩和放鬆手部肌肉, 寧願寫些少字,就休息一下,總好過要大人拖拉著完成,久而久之就形成討厭做功課的情況了。

這次之後媽媽真的在家應用到種種心法技巧,整個星期功課都愉快又快捷地完成了,媽媽還有時間帶孩子到遊樂場,一邊鍛鍊大小肌,一邊也讓身心愉快和輕鬆起來,做功課就更有動力了!

寄望家長真的不要放棄,希望在明天,加油!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Anan原創文章]為何家長放慢節奏是那麼重要呢?

為何家長放慢節奏是那麼重要呢?

從我帶領RDI家長的經驗來說,孩子成長和改變得最快的家庭,就是家長最能落實"放慢節奏"這心法的家庭了。原來許多RDI心法的背後,最需要的就是家長能放鬆和放慢的狀態。這部份亦往往是家長感到十分難掌握的部份,也是最易有誤解的部份。

家長誤以為,慢下來等於什麼都不做,心裡也覺得不暢快: 我身邊也很多人叫我不用理孩子,不必那麼緊張要幫他,長大就會好起來。我好不容易才能積極去做些什麼來幫孩子,你叫我要放慢不做事,太奇怪了!

我明白家長焦急想幫孩子的心情,尤其是還有許多人對自閉症掉以輕心,家長却願意正視問題,踏出一步吸收新資訊去幫助孩子,是十分捧的家長! 孩子有關心他們願意幫助他們的家長,實是太有福氣了!

不過家長也要理解,"急"有好的一面,亦有壞的一面。

當家長處於焦急的狀態,固然是有動力去解決問題,但同時亦容易因急躁而忽視了重要的點: 就是我們實在是不能只透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就能達致孩子的成長。當我們越急著解決問題,想要孩子快點不要這樣不要那樣,你會發現,你花了力氣,好像都是在打空氣,不但達不到理想的結果,自己也身心俱疲。

原來放慢節奏的意思,就是讓家長先照顧好自己,先把打空氣的手放下,鬆一鬆,然後把力氣用在最有成果的部分。就好像一個人被困在黑暗房間,亂叫亂撞直到自己也累壞透了,但原來只要靜下來,却發現開關鈕只在腳下一樣。

所以,放慢節奏幫助我們節省有限的精力和心力。當我們定得下來,等得到,原來,孩子能自己主動去做一些事情,是我們之前沒發現過他會的!

這是我帶領的RDI家長的親身體驗。以往出盡力也沒成果,現在却好像"四両撥千斤"! 原來只要能等,能忍,能靜下心放慢節奏,許多以前以為不可能的事,却變為可能。

例如有一位家長,以前總要緊緊的捉著自己的孩子,因為孩子亦很緊張,很急,想到的就立即要做。於是家長和孩子就互相影響,越來越急,家長壓力也超大的,身體狀況都出來了,要受不了了!

但當真正能放慢節奏的時候,家長不再急著要解決問題,不再擔心孩子爆發負面情緒,不再趕著去這去哪,找到安全而合適的空間,慢慢讓孩子表達,理解他緊張和急躁的同時,而不和他一同蹦緊,反而是慢和放鬆之後,孩子也改變了! 過往衝來衝去等不住的孩子,現在可站定,表達自己,家長再也不必每時每刻捉緊他。家長覺得很奇妙。以前以為永遠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以為自閉症就是這樣,自己只能抓緊再抓緊,却不是真的! 孩子原來是有出路的! 只要跟隨顧問的指導,適當地應用慢下來的心法,並最重要是先照顧好自己,讓自己能進入放鬆的狀態時,孩子也被家長的慢感染和帶動而逐步成長了!

有些家長看到這裡,可能會說,我的孩子不是急躁型的,而是本身已很慢很拖拉的,要我放慢,我慢他更慢,那又怎成呢?!

我要重申一次,放慢節奏,不是什麼都不做的意思。放慢,是要家長不要急著自己把事情都做完。孩子做事很慢很拖拉,只是表徵,背後可能有各種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眼看不到的感統問題影響,可能是懂性倚賴別人去做,也可能是太難做不來,又或是沒有動力等等,但無論是哪一個原因,若家長處於焦急的狀態,都不會對孩子能成長為自動覺有所幫助。反而,當家長心態能放鬆,自己不要比孩子還急的時候,才能定下神來,好好的理解和分析孩子的各重原因,從而對症下藥!

有家長分享,以前孩子總是穿鞋穿襪出門都拖拖拉拉的,家長通當邊唸著孩子邊把出門都預備都做完,三催四趕才能啟程。現在家長改變了,安排的時間表從過往密密麻麻的一堆,到只得一兩項。事情不趕,心情也不趕。心情不趕,嘴也不趕。於是家長不再唸孩子,反而聚焦於孩子做到的事(註: 即應用RDI中,"聚光照射"的心法),當家長不斷用鼓勵和肯定的態度對孩子,家長發現孩子自己動起來的時候增加了! 慢慢地,孩子自己做得越來越多,家長出門輕鬆多了。原來,因慢得快,是至理名言。

所以,家長不要氣餒,先還原基本步,落實做好放慢節奏吧!當中,十分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讓自己輕鬆起來,才能有心有力,應用到RDI各樣強大的心法,讓孩子突破障礙,成長起來。共勉之!

好用學習app集合

英默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ananiya.myspelling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spoonfedsoftware.spellinglist

2017年9月21日 星期四

[Anan 原創文章] 帶著孩子去旅行 - 分派真實角色的心得

2017.09.21

帶著孩子去旅行 - 分派真實角色的心得

上一篇談及孩子搭飛機的經歷,接下來我想說說在旅行過程中應用RDI的一些心得,今次會集中分享「如何分派真實的角色」。

若大家已對RDI有一定認識的話,應該知道「真實性」在RDI的介入中,十分重要。當然我們要切合孩子的能力,所以「真實性」也不是要完完全全和真實環境一模一樣的意思。但,也不能完全抽離真實環境。舉個例子,若學習時純粹用圖咭在桌面上指認物品或表情的話,就會令孩子更易產生混亂。並且,溝通其實非常因"語境" (context)而異,所以在真實場景中引導孩子,實是最有益處的。

不過,有困難和障礙的孩子,在外出的真實場景往往遇到更大挑戰,所以家長們不要急,要是孩子仍未能在外出的真實場境中發揮得到的話,沒關係的,先在家中干擾較少安全感比較足夠的情境下做活動吧,家中也是真實的場景呀!但若孩子已成長到能在外出的真實環境中稍為應付得來的話,却也不要因心疼孩子可能碰璧而完全逃避啊!所以最重要的,是撘好脚手架,只快孩子現時能力點的一步作引導,不要太超前,也不要太落後!

說回我帶孩子去旅行這話題。由於孩子已有一些成長,在外出的現實環境也比較能掌握,而非像他前一個階段般,只要他能跟著我就很好了,所以,現在也能分派他一點任務,給他一些角色,目的當然是希望他能有所學習,而實際上也是讓他不會無所事事時自找一些出格的樂趣,帶來我和爸爸的煩惱 :)

我知道不少家長包括我自己,對讓孩子忙起來有不少辦法,最常見的當然是吃飯坐不住就看平板或玩遊戲。我不是說這是完全不好的事,因為家長實在有許多無何奈何,我也很明白。不過,這做法是給了孩子一些事做,但却非利用到真實的環境來給予真實的角色,所以也未能利用到環境來讓他有更深的學習,只能作為過渡時的權宜之計。

那怎樣能在旅程中做到這一點呢?

其實旅行有非常多等待的時間。例如,我們出境時,需要排隊,然後到我們時要出示證件,包包也要放在籃子中經過安全檢查。我發現要是他無所事事,那我們就要邊觀察隊伍,邊管束著他不要走來走去,不要玩欄杆等等,變成責任全在我們身上,還要加上看管他,我們又累,他也沒學到什麼。

於是,汲收了經驗後,再遇到過關的時候,我就請他負責叫我們向前移動。那麼,觀察隊伍的人變成了他,他也有了一個有意義的真實角色,不會無聊亂走,我們變得輕鬆多了。

但當然,要是隊伍有點長時,要他一直觀察著隊伍對他來說也不容易的,也會感到無聊。所以我又想出另外一個角色給他,就是觀察一下我們過關時要預備些什麼。這可能要看告示牌,說明欄,或看看前方的人怎樣做,才會知道並作出預備。這時,我就應用「把我們的思考過程直白說出來」的RDI心法。當然他仍未能完全掌握,但讓他學習觀察環境,比起只埋首打機是有意思得多了。

所以整個旅程中,孩子當然也有玩手機來打發時間的時候,但我也很著意去多給他真實的角色,例如他要找出遊樂設施的入場費用,要安排遊園不同景點的順序,買冰淇淋時嘗試講普通話加手勢讓人明白等等。

而去外地旅遊的其中一個好處,是別人一般見到你們不是本地人,也會較包容,說話會重覆多幾次,也會慢一些(當然要選一些有禮有耐性的服務員啊!而在遊客區服務一般會較好)。所以這環境本身容錯度會比較高,而旅行完就會離開,心理負擔也較少。

所以這暑假的旅程實在收穫頗豐,仔仔更多機會在真實場景中實習,整個人遊魂狀態減少了,動腦筋多了。暑假完畢,九月開學後,我和老師們都發覺他的集中力和對人的注意也有所進步,實在太捧了!大家一起加油!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Anan 原創文章] 帶著孩子去旅行-乘飛機的經驗

2017.09.14
帶著孩子去旅行-乘飛機的經驗

我的孩子很小很小時候跟著我們坐飛機,四處去都沒什麼問題的,他只是會唱唱歌,平時都沒什麼大反應,所以我都帶過他去兩三次境外旅行。

但到他長大一點後,他過動的特質越來越顯露出來,基本上是等不了,一直要動,我們要一直費盡心思把他定住。另外他忽然十分抗拒乘飛機,當然因表達能力不足,他也說不出一個原因來,但抗拒的態度却很決絕,所以旅行對我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事了。

後來又過了幾年,因為我要上RDI的顧問訓練課程(在外地),商量後還是認為舉家三人一起去比較好,而且經過RDI和親子遊戲治療的介入後,他已取得不少進步,而我自己也對引導他多了信心,於是就大膽地決定,去-坐-飛-機-啦!

我們之前已做了一些預備功夫,不過當天,孩子坐上往機場巴士後,一直說「只到機場就要回家,只看飛機不上飛機!」(天啊!)。其實之前我們已得到他的同意,絕不是強迫他起行,不過當真正快要坐上飛機,他的焦慮就來了。於是整個兩小時的車程加等候上飛機的時間,我和爸爸一直不停用說話明白和同理他的心情,也告知現實的考慮確是希望能三人一起去。最後在我們的理解下,他雖然說了二個多小時不想上飛機(我和爸爸也說了兩個多小時「你很緊張很害怕」等同理他的說話,終於,他坐上了飛機啦!臨飛前他仍很緊張的捉著我們的手呢!幸好隨著飛機起飛,他終於經驗到飛行原來不是那麼可怕的事情!他整個人放鬆了,還懂得說「以前害怕,現在不怕了!」我和爸爸都十分開心。

若不是學到正確的介入法,可能我會對他嚴厲,想他不要一直說話,會對他說不用怕,不必怕。但其實對一個害怕的孩子說不要怕,孩子反而更害怕,更抗拒。跟據我以前的經驗,若我們不是用同理的態度,他很大可能會睡在機場的地上不願走,又哭又叫的,絕不可能一邊害怕,還一邊可跟我們辦理寄行李,取機位,過關等等一度又一度的手續。而最重要是,當他自己親身發現原來他做到了!害怕的事也去面對,最後能完成了,那種勝任感和自信心也是無可替代的!  

我和爸爸也適時聚焦他的成功,也感謝他雖然害怕也為了媽媽能去上課而願意嘗試乘飛機。所以整個過程只是說的話較多有點辛苦,但結果是十分有意義的。

而當回程的時候,我們遇到因當地的火山灰而飛機延誤,在機場等了大半天後航班却取消了!但,連這樣,孩子都沒有再害怕了!(當然怎樣等的過程又是另一個故事啦!)到第二天上飛機,整個過程都很順利,讓我和爸爸都很開心,還一心想,哇,我們可旅行的日子來臨了!!!

可惜我們高興得有點早了!原來這次飛機之旅並沒有讓孩子喜愛旅遊,他確實只是為了遷就我們,有點無可奈何才上了飛機。我們之後再邀請他去旅行,他都拒絕我們啦!(好慘啊!)

又等了兩年,感恩他也一直成長,於是我又嘗試邀請他去旅行。剛開始時他也不太願意,但後來我找到許多水上樂園的資料,又答應每天都去玩水,他終於願意又坐上飛機啦!時隔兩年,他沒有再唸著不願坐飛機啦!飛機升降他都應付自如了!.而整個過程都比上一次進步! 主動性和動態智能都有所成長! 所以這個暑假我們一共去了兩次境外短程旅遊呢!下次再和大家聊聊我們在旅程中的得著吧!

2017年8月23日 星期三

關於RDI煮食活動的心得分享

關於RDI煮食活動的心得分享

暑假已到尾聲了。我在暑假開始時訂立了RDI計劃,讓整個暑假過得特別有方向感。當然,計劃中間經過不斷調整再調整,未必一如開始計劃時一致,但取得的進步已令我十分安慰!真感恩學到RDI心法,否則可能仍在無數療法中兜兜轉轉,最終把自己和孩子累壞不特止,讓他得不到良好機會成長才是影響深遠的呢!

這個暑假的活動主題,大部份放在飲食上。一來家中沒有請幫傭,一天四餐總要解決,是有實際需要,也因利成便。二來他不是極愛吃東西,但也不抗拒,所以合符中度興趣的主題,就十分適合用來做RDI活動。三來煮完之後可以吃,也是一種自然成果,也可共同創造美好回憶。

在做煮食活動時,有幾點心得和大家分享:
1. 要多預留時間 - 因為四餐一般都有定時。若有時活動進行得不順,又趕著要按時完成,會影響我們帶領孩子的心情。

2. 容錯,記住過程為本而非任務為本 - 煮食的步驟有許多,過程中一般都一步接一步,上一步犯錯下一步就很可能有影響,所以很容易變成『錯不得』,容易與RDI過程為本的原則有所違背。所以在設計活動時,家長特別要把容錯這原則放進活動計劃中,例如買菜時多買數元,預計這些是來嘗試和學習的,而不一定能食用的。又或不要用太昂貴的食材,尤其當孩子能力未足時,可用例如是一些有點發黃的蔬果作為練習之用,甚至用一些泥膠、動力沙、過家家玩具先作練習也是可以的。目的都是讓家長心情能比較放鬆,才能應用到慢下來等等的心法。

3. 撘架,切細工序 - 可以讓孩子只參與整個過程的一小部份,尤其是活動初期,可以先合作取食材,打開包裝之類。切合孩子程度,家長才能有效帶領,孩子也更易有成功感。

4. 不要太餓或太飽時做活動 - 太餓時基本上很難集中精神,只想快快完事可以吃。太飽時也會很易失去煮食的興趣。若煮的過程拖得太久,可先吃一點再繼續煮也未嘗不可。

正如之前我曾以文章分享過一些我的暑假活動片段,孩子開始在煮食上學到與我合作,中間的過程因為加入了適當的變化,逐漸地,他的反應也比較敏捷了,也比以前多適應了變化。另外,因為煮食需要十分注意安全和衛生,他在這兩方面都進步了不少,現在使用小刀切蕃茄、自己用電鍋炒食物他都不太需要我的協助(當然我仍要在旁以防萬一)。

另外,因為在RDI活動中得到勝任感,他對食物的興趣也提昇了。以前出外吃飯他總是只吃兩三種菜式,現在會拿著菜單研究,不懂的菜名也會發問(例如什麼叫福建炒飯,『菜遠』又是什麼啦!),也會讓我叫來未吃過的菜式作嘗試,真的令我喜出望外呢!

爸爸看著仔仔有板有眼地成功煮好炒飯,還承了一碟給他吃,感動得不得了。想不到一直很容易神遊,手肌弱不靈活的孩子,現在可以取得這樣的進步。大家,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要被孩子現時的表現規限了他的未來!因著學習RDI,前面開啟了許多可能性,等待我和孩子去發掘呢!大家一起努力吧!共勉之。

2017年7月7日 星期五

分享近日和孩子的RDI活動 - 氣炸白巧克力小飛碟

分享近日和孩子的RDI活動 - 氣炸白巧克力小飛碟

由於孩子的牙齒很易染上色素,所以牙醫建議下,不能再吃黑巧克力了!於是許多之前愛吃的小食都不能吃,因為白巧克力製作的小點比較少,於是我就想到自己做這個非常簡單的氣炸白巧克力小飛碟啦!以下只簡單記錄一下用RDI和他合作的過程。

。首先,我打開的麵包的袋子,他把兩塊麵包拿出來
。聞一聞麵包的香味
。他按著麵包,我用麵包刀切走一邊的皮;然後轉換角色(小心刀鋒啊!)
。之後我幫他放刀的位置,他自己切走其餘的麵包皮
。我按住,他切了兩刀(一個十字),把麵包分成四個小方格
。我把烘焙用白巧克力兩塊取出,等候他。他思考一下,掀開一個方塊的上片麵包,我把巧克力放麵包上,他蓋上他手上的麵包
。我把包著巧克力的小方格拿起,在他注意之下,示範把邊緣捏實,然後他和我一同把我手上的小方格的四邊一下一下都捏實了
。檢查未夠實的部份,再弄實一些,告知若不夠實,白巧克力溶化後會溢出
。用平行動作,我一份他一份,又把二塊小方格弄好
。最後一塊互相合作,加入變化如快慢,或突發如巧克力掉出來
。完成後放氣炸鍋
。炸完成後,一邊吃一邊作經驗分享

(留意家長需應用RDI心法,並要撘架至孩子程度。不一定要完成整個過程,也不要照板煮碗呢!只供參考,請改至適合自己孩子的狀態和程度來應用啦!)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ANAN原創文章]分享近日和孩子的RDI活動 - 2017年6月

分享近日和孩子的RDI活動 - 2017年6月

。用麵包做披薩 - 仔很喜歡吃夏威夷風情(即火腿菠蘿)披薩,但要做披薩餅底比較麻煩,所以我用一片白麵包代替。主要活動是互動協調,用平行動作讓他跟我切火腿,切菠蘿塊,切芝士條。也合力擠蕃茄膏,把材料放在麵包上。然後把製作好的披薩放進爐子,完成後從爐中取出時他拿碟子,我把麵包披薩夾出來

另外因為他特別喜歡菠蘿,所以一邊 做披薩,一邊可以用經驗分享的方式,邊吃菠蘿邊分享

。切洗蔬菜 - 把白菜的頭去掉,然後切開。之後一起洗菜,一起把菜撈起

。搞拌飲料 - 因小手肌弱,基本他都很難做到手部的精細動作。過往都是我替他搞拌。現在他在我引導下學懂了在杯底畫圓形般來搞拌飲料,力度也不會讓飲料溢出來。主要應用撘架及聚焦的RDI心法

。炒飯 - 廚房的活很適合和我孩子進行RDI活動,尤其現在臨近暑假, 學校只需上半天,要是不出門的話,每天都在家吃午飯和茶點。 因為以往我多次做廚房煮食活動,他的安全意識以提高不少,現在已可以拿著鏟子炒飯了。他拿著一個,我又拿著另一個,就可以用互相協調的方式,把飯翻炒。 另外他炒好之後,我拿著碟子去再炒好的飯,也是互動協調的機會。現在他有參與煮過的飯餸吃得特別多特別香,也是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附帶成果!

。用字母模印製作美術三文治 - 做火腿芝士三文治對他來說已太簡單了, 所以我用了印餅乾的模子(ABC字母), 在火腿上印出他的英文名字,排得美美之後才放進焗爐去焗好。過程中困難的地方,是火腿也有一點點硬度,模子不夠銳利的話,需要用力才能印出來。另外把火腿從模子中脫出,也要一定的靈巧度和耐心,也要想辦法怎樣能夠脫出來(他自己想到用刀尖脫出,第一次用力有點太大,結果字母弄散了。第二次自己學習到要輕輕的才做到,他就成功了!)。整個過程也是應用到撘架,聚焦,慢下來,間接影響等心法。尤其是間接影響和慢下來可讓他多動腦筋,有利動態智能的發展。
其實他對於做這些,真的興趣不大。 尤其是本來就這樣可以吃,卻要花時間用模子印出字母,他覺得有點浪費時間。 但結果他也願意在我帶領之下完成,並感到有趣和滿足,有成功感,我也感到很開心。其實選擇用字母,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撘腳手架的做法,因為他喜愛字母,若是用其他形狀或款式,他就可能更加覺得沒趣。 當他願意開始之後,也逐漸掌握到怎樣做,下一步我就可以加入圖形或用形狀砌成臉或動物之類了。
另外今次是用字母砌出他的名字,下一次就可以變化為砌別人的名字,為別人預備食物了。

考試完結不久就可以很密集地與孩子做RDI活動,實在太捧了!

大家若也是預備假期的話,也可試試多與孩子做活動,當然先學習RDI方法,才能了解到怎麼引導孩子,活動的目標和果效在哪裏啦!大家加油啊!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原來RDI可以好好玩!

原來RDI可以好好玩!

近日和幾位香港家長一起製定暑期的RDI 計劃。大家一起想出RDI的日常或計劃活動,傾談得很快樂。一位家長說:“ 原來RDI 可以好好玩!”

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談談說說集思廣益,我們的動態智能在大爆發!

例如有家長的目標是希望增加與孩子 的互動,尤其是讓孩子多注意她的面部表情,於是我們就設計了扮鬼臉的活動!

例如先由最簡單開始,吐舌頭,做豬鼻子,皺眉,到更複雜的動作。(可以做成互動協調中的平行動作)

另一位家長說,原來近日她的孩子特別喜歡照鏡子。於是我們又想到可以對著鏡子扮鬼臉,並因他能力較佳,可以加入更多變化,例如,用水氣為鏡中的臉畫牛角,畫爆炸頭,又或預備一些小道具如眼耳口鼻鬍子眼睛,貼在鏡上。到爸爸回來更可用貼在鏡上的道具來拍照,十分好玩。

我們又想到買一些可塗臉的顏料,讓孩子為家長上色,又可互相畫花臉。大一些的孩子甚至可以為媽媽塗面霜,化粧,去購買一些簡單的化粧品如唇膏、胭脂、粉底、眼影,也可以是活動的一部分。

害怕自己面會弄髒的媽媽,可以畫照片,或者在手機上用app來畫啊!加什麼裝飾都可以呢!

我們越談越興奮,真的非常期待夏季的來臨啊!是的,RDI可以很好玩,讓我們的大腦來盡情發揮吧!